凯旋归来是什么意思
十几年前,我县教研室的主任——曾经是一位语文老师,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就任教研室主任之后,他的语言功力更是炉火纯青,就曾提出“凯旋归来”一词存有瑕疵。
他的观点主要认为“凯旋”和“归来”都包含“返回”之意,存在重复赘余之嫌。我对此并不苟同。
姑且不争辩“凯旋归来”是否属于病句,我们先来探究“归”和“来”的含义。
“归”的众多意义中,有一种表示“返回”之意,表明“外出或离开原地的个体返回其初始所在”,因此“归”应由“外出或离开原地的个体”来说。例如:“归去”(即“回去”)、“归家”、“归国”,或是用来形容鸟类“归巢”等,此时“归”等同于“回”。
而“来”的诸多含义中,有一层表示“来到”,从人物行为的角度而言,它表达“家中之人目睹外出者从外界返回”的视角。
换言之,“归”和“来”体现了不同主体不同的立场和视角。
现如今“归来”连用,却演变为只适合家庭成员使用。身处外地的个体只适用“归去”或“回去”的说法。
回到“凯旋”与“归来”的话题,就不难理解了,“凯旋”的含义是“得胜返回”,它表达的是“归”,由外出之人来说。
但当它与“归来”结合后,含义随之改变,变成了只能由家中之人使用,也就是说,“凯旋归来”不再适用于外出得胜归来之人。
“凯旋”中包含的“归”之意与“归来”中“归”之意被弱化,仅保留“回来”之义。
如果上述解释仍不足以证明“凯旋归来”非病句,那么还有另一个有力的论据。
此处需要提及的是,常被忽略的“同义复词”和“反义复词”两个概念。
何谓同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或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词语。如:“灾害”、“战斗”、“治理”。
此类词语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只是被人“视而不见”,例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其中的“将”、“欲”均意指“即将”;《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其中的“爱”、“怜”均意为“疼爱”;《郑人买履》中的“反归取之”,其中的“反”、“归”均指“返回”。
同理,“凯旋归来”的含义即为“得胜返回”,因此人们常说:热烈欢迎×××凯旋归来!
至于“反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组成的词语。但反义复词通常强调构成其间一个词的含义,而弱化甚至舍弃另一个词的含义。例如:“他失业了,他的嫂嫂也冷言冷语,人情冷暖,可见一斑。//他失势之后,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句中的“冷暖”和“炎凉”分别突出的是“冷”、“凉”,而“暖”和“炎”的含义则可以忽略,在此仅起到对比和衬托的作用。
“凯旋归来”并非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