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制苏打水的副作用
随着气温升高,冰镇汽水又将热销。人们逐渐意识到含糖碳酸饮料的危害,转而选择清澈健康的「无糖」苏打水。
但一些人担忧其钠含量较高,或希望用它缓解反酸症状。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您所选择的苏打水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或具有碱性。
至于长期大量饮用苏打水是否健康,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请让我们逐一解释。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苏打水等同于无糖气泡水。但实际上,苏打水分为有气和无气两种。
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苏打水饮料标准(T/CBIA001-2017),不含添加糖的透明苏打水饮料,根据是否注入二氧化碳,区分为含气型和无气型。
如何区分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查看配料表。
英文名中的 "soda water",指的是最简单的无糖气泡水,成分仅包含水和二氧化碳。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些苏打水的配料表中除水和二氧化碳外,还含有调节口感的碱性碳酸氢钠。例如,广为人知的屈臣氏苏打水和可口可乐旗下的怡泉苏打水。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种无气苏打水,其中仅添加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在中文中称为「小苏打」,因此称其为苏打水也并无不妥。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仅含有碳酸氢钠的苏打水,它确实能够缓解暂时的反酸症状。但不要指望长期饮用苏打水能中和胃酸,仍需针对症状根源进行治疗。
对于那些含有较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苏打水,它们可能引起胃部不适,造成腹胀。请勿用气泡水来缓解反酸。
凡是饮水,都能稀释胃酸,从而缓解反酸症状。
碳酸氢钠的确具有一定的碱化尿液作用,但由于苏打水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很低,相比临床用药(通常剂量为每次 0.5~1 克,每日三次),苏打水的辅助作用微乎其微,请勿耽误服药。
考虑到饮用苏打水并无太大危害,还能促进饮水,对于高尿酸患者也是有益的。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您所购买的苏打水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以及其含量是多少。
不同产品的工艺和成分各异,最直观的方法还是查阅营养成分表,毕竟钠是强制标明的营养素。
市售的瓶装苏打水饮料,除非标注为「盐汽水」或「咸味苏打水」,其钠含量往往较低。与可乐等碳酸饮料相比,苏打水的钠含量要低很多。
倒是泡腾片中的钠含量值得关注。
不含糖的苏打水不会对牙齿造成此类影响。
部分苏打水确实含有碳酸。即使如此,苏打水也不会在口腔中停留很长时间,不会像将牙齿浸泡在苏打水中那样。口腔本身会维持环境稳定,例如唾液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口腔酸碱度稳定,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但如果您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其含有的糖分会显著增加您患蛀牙的风险。
如果长期大量饮用苏打水,唯一可能的危害可能是其中一定量的钠。若按每日饮用两升计算(相当于 4 瓶普通矿泉水的量),将额外摄入 1 克盐(1 克钠=2.5 克盐);而建议的全日盐摄入量为 1~5 克。由于中国人本身盐分摄入超标,饮用苏打水将进一步超标。
如果您需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那么最好避免饮用苏打水。但如果您饮用量不大,或对于钠不太敏感,日常饮食清淡,偶尔饮用也是无妨的。
显然,带有甜味的饮料会更受欢迎,例如近年来火爆的元气森林。许多人不时会询问,它是否真的「0 糖 0 卡」。
图片来源:网络
从配料表中可以看出,其甜味主要来自甜味剂「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三氯蔗糖」甜度很高,因此添加量极少;而「赤藓糖醇」也可以按照「零热量」规定进行标注,且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这款饮料确实可以算作「0 糖 0 卡」。
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代糖产品相较于普通添加糖对预防慢性疾病更有效。只是,如果实在戒不掉甜味,食用甜味剂显然比食用糖更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知识点:
1. 苏打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仅含碳酸氢钠(无气);仅含二氧化碳;既含二氧化碳又含碳酸氢钠。
2. 不论哪种类型,它们在调节胃酸、抗氧化等方面都没有神奇效果,但能调节口感,并促进饮水。
3. 不含糖的苏打水不会腐蚀牙齿。长期大量饮用苏打水,主要应注意其钠含量。
4. 以甜味剂代替添加糖的苏打水确实能做到「0 糖 0 卡」,可以替代甜饮料,但戒甜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