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扰模式
随着钉钉新版的发布,"勿扰模式"功能引起了关注,旨在为在职人员划清工作与生活界限。但这一功能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有人担忧其对工作的影响。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网友认为"下班勿扰"功能应该由老板率先使用,而绝大多数在职人员对此表示担忧。
在工作压力下,不少在职人员不堪频繁查看手机和处理信息的干扰,渴望摆脱数字纠缠。部分人选择了"数字断舍离",尝试缩减数字连接,专注于实际生活。
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上,一些小组倡导"反技术依赖",主张科学管理数字生活。成员们分享心得和建议,包括如何减少关注的公众号、整理好友以及限制特定应用的消息通知时间段。
尽管部分在职人员表示"不敢"使用"勿扰模式",但数字生活的自我管理之风渐盛。他们意识到技术带来的干扰和束缚,并采取主动措施,找回对数字生活的掌控权,让自己不被信息洪流淹没。
个案示例:
小聪是一名新媒体编辑,与"卷王"式的甲方对接人共事,不断受到高强度的网络压力。即便在下班时间,她也强迫性地查看新消息,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产品经理陈汐虽然在工作时间限制了外网使用,但下班后难以抵挡网络诱惑。她本想利用下班时间备考,却频频被视频APP分散注意力,难以专心学习,即便理智告诉她不要再看,手指却不由自主地继续操作。
疫情以来,小聪经常居家办公,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她尝试开启"专注模式",但仍不自觉地分心。为了摆脱社交网络的束缚,小聪羡慕留学归来的朋友琳琳谨慎使用新科技的态度,并渴望一场"数字断舍离"。
在豆瓣小组的见证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数字生活的负面影响。他们积极分享管理数字生活的技巧,例如取消朋友圈入口、限制消息通知时间段以及删掉不必要的联系人,以重新建立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生活管理需要兼顾职业需求和个人健康。在职人员在使用"勿扰模式"或进行"数字断舍离"时,应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当代“卖火柴的小女孩”: 数字生活,如何“断舍离”?
有人睡前闭着眼,用手指在手机背面划动,想象自己依次打开淘宝和闲鱼,搜索比价,直到发现心仪之物已有类似款,才能安心睡去……
19世纪的童话故事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夜里点燃火柴,凝视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美好场景。到了21世纪,年轻人则在黑夜里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背面,仿佛这样就能暂时摆脱数字世界的束缚。
童话里小女孩的愿望没能实现,当代青年人想要逃离数字生活的愿望也常常落空。3月底,一名学生党员在“反技术依赖”小组立下flag:30天内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小于2个小时。
计划实施的第一周,这位同学还能做到一半时间达标。但到了4月份,TA连续5天没打卡,因为刷微博、视频聊天等各种APP使用而“超时了”。
这不禁让人灵魂三连问:我们,真的离不开手机了吗?
“数字止痛片”: 治标不治本的依赖
“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电子产品外观日渐简约,人们的数字生活却日益庞杂。
根据CNNIC的统计,2021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28.5个小时,相当于每周工作五天之外,还要在手机里“加班”一整天。尽管如此,中国人的上网时长也只能排到全球第17位。
只要一天不掉线,就会被无穷无尽的推荐内容包围,仿佛永远没有结束工作的时刻。为了平衡工作与生活,加拿大安大略省要求拥有25名或更多员工的企业,制定明确的“断网”政策,规定所有员工的非工作时间。
葡萄牙议会则通过法案,规定公司在工作时间以外联系员工,将被视为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打工人应有不被网络打扰的权利。
“数字极简主义”: 从断网到断舍离
近年来,数字生活的边界问题越发受到关注。极简生活实践者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选择断网,只在咖啡馆和图书馆等地使用网络,并将此称为自己做过的“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美国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则指出,APP利用人类心理,通过红色消息提醒、点赞数量等设计,引发焦虑不安的情绪,从而提升使用时长。
卡尔主张进行30天数字“排毒”,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列出想要禁用的设备或产品,并设计“运行步骤”,例如只在工作需要时才打开视频网站,同时寻找运动、读书等高质量活动来替代刷手机。
“数字极简主义”的落地并非易事。B站UP主“leon_ye”挑战3个月使用Light Phone 2(一款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反智能手机”),最终也不得不增配了一台iPod touch7作为“数字止痛片”,才能兼顾生活与工作。
“数字断舍离”: 与科技和解的第一步
与其在屏幕前与自己较劲,不如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有人选择用健身、爬山、烘焙等活动来填满休闲时间,获得比追剧更强烈的满足感。
在全民VR的《头号玩家》里,绿洲的管理者会关闭服务器,让人们回到现实世界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字断舍离”或许没有那么绝对,但它至少是与数字科技和解的第一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拒绝沦为“数字奴隶”。
与其追求完全断网,不如尝试降低网络速度,让自己不被频繁的线上信息打扰。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优先专注于当下,待对话结束后再去查看手机消息。
参考文献
[1] Digital Minimalism :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丨Cal Newport
[2] 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丨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
[3] 为什么需要一台反智能手机?丨leon_ye
[4] 数字极简主义与数字清理操作手册丨芳洲
[5]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揭开算法背后的商业秘密丨36氪
[6] 安省打工人福利!“下班不用回邮件”丨瞰世界
[7] 葡萄牙立法禁止老板非工作时间联系员工丨环球时报
[8] “智能手机App恐惧症”引发年轻人尝试“数字极简”丨中国青年报
[9] 数字极简主义:如何在嘈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丨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