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烈是历史什么人物 唐朝名将苏烈


他一人灭三国,却惨遭历史低估,这位被遗忘的战神究竟是谁?

中国历史上,文臣武将对王朝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武将更是群星璀璨,数不胜数。有一位战功赫赫的唐朝名将,却长期以来被低估和误解,他就是苏定方,又名苏烈。

苏烈是历史什么人物(唐朝名将苏烈)

苏定方(592年—667年),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他从一介武夫,依靠赫赫战功,最终位极人臣,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关键人物。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灭三国,擒三主”,为唐朝开辟了直达西域的广阔疆土。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彪炳的军神,却被后世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刻意抹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苏定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自幼习武,15岁便跟随父亲上阵杀敌,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隋末乱世,他先后投奔窦建德、刘黑闼等义军,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唐朝建立后,苏定方归隐故乡,直到唐太宗慧眼识珠,才让他有机会再次披挂上阵,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

苏定方一生征战无数,他北击薛延陀,西灭西突厥,东征百济,南平吐蕃,为唐朝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不仅是一位勇猛果敢的战将,更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每次出征,他都精心谋划,果断出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苏烈是历史什么人物(唐朝名将苏烈)

苏定方的功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一位残忍嗜杀、不择手段的奸佞小人,与历史上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这种歪曲和抹黑,无疑是对这位功勋卓著的战神的最大侮辱。

苏定方的一生,是忠诚报国的一生,是为国开疆拓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虽然被历史低估,但他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史册上,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敬仰!

苏烈是历史什么人物(唐朝名将苏烈)

窦建德兵败之后,苏定方转投刘黑阀麾下,随其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刘黑阀被唐军平定后,苏定方返回家乡隐居,直至贞观初年,重受朝廷征召,拜李靖为师,随军出征,积累兵略要义。窦建德麾下的将领纷纷溃散,其妻曹氏与左仆射齐善行携数百人逃回洺州。窦建德旧部本欲拥立其养子为君,但齐善行劝阻道:“夏王平定河北,威震四方,却一朝被擒,岂非天意?不如归顺大唐,保全性命,避免百姓涂炭。”于是,窦建德残部将库存财物分发给士卒,命其择日返家。齐善行与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以及窦建德的妻子一同率领夏国官员将山东之地纳入唐朝版图,并献上夏国印章,向唐朝投降。七月,李世民将窦建德押送京师,在长安市斩首,时年四十九岁。其遗体葬于井陉县窦王墓村。从起兵到覆灭,历时六年。

窦建德(刘黑阀)率领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地区抗击隋唐,坚持斗争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推翻隋炀帝暴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卓越贡献。尽管其缺乏政治远见犯下过失,但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窦建德在河北人民心中留有丰厚遗泽。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百姓尊崇祭祀,历久不衰。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魏州书佐殷侔有感于窦建德事迹,在庙中立碑纪念。

苏烈是历史什么人物(唐朝名将苏烈)

苏定方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先后平定厥、西突厥,灭百济国,安抚吐蕃,驰骋疆场数十年,为巩固国土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征战沙场的战神,却背负奸臣的污名,令人惋惜不已!

殷侔《窦建德碑》:“云雷初聚,龙争方始,有所天命,必有英雄。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祸乱滋生,霸业废弃。隋末混乱,昏君无道,四海烽烟四起。夏王建德自布衣起兵,席卷河北山东,建立国家,威震一方。其时李密盘踞黎阳,王世充坐拥东都,萧铣称雄楚地,薛举割据关中,但论其建功立业、治国谋略,皆不及建德。夏氏治国,重义守仁,尊贤爱士,不欺压百姓,不暴虐自己,故征战无往不胜,令行禁止。其行军有序,武艺高强,虚心纳谏,众望所归。正因如此,他才能异军突起,开疆拓土。有人将建德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妥。项羽残暴嗜杀,而建德宽容仁慈,以此得众人归心,岂可同日而语!论其雄姿英发,指点江山,后人当流传其英名啊!然而天意难测,厄运难免。因救援邻国失策,导致战场失利,兵败如山倒,覆灭惨烈。嗟哉,此乃无法掌控之故!假使天下未统,各地仍割据一方,则李世民席卷中原,建德虎视河北,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料!自建德亡后,悠悠岁月流逝,山东河北之人,仍传颂其事,祭祀其祠,证明其名垂青史,永不磨灭。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路过其庙宇,见乡邻父老祭奠恭敬,盛大有序,夏王之名,至今不绝。感怀英雄功勋,慨叹功业未竟,遂知天命难违,惋惜霸业早陨。有感而发,故此撰文立碑。”

《旧唐书》:“建德仗义一方,割据河朔,指挥将士,广纳贤士。击败世充,斩杀化及,饶恕徐盖,释放神通,计谋巧妙,决策果断,均体现了其才华。及宋正本、王伏宝遭谗被害,凌敬、曹氏的谋划未果,以致灭亡,鲜有善终。然天命归属,人力不及。”赞曰:“世充叛逆,建德愎谏,二凶皆诛,中原平定。”

《新唐书》:“那些祸害天下的人物,如李密依托黎阳,萧铣占据江陵,窦建德割据河北,王世充盘踞东都,皆磨刀霍霍,自相残杀。他们也伪装仁义,礼贤下士,因此称王僭帝,属于‘盗亦有道’之辈。但他们本质上是邪恶之徒,祸乱隋朝,触犯唐朝威德,终难抵抗,悉数灭亡,实乃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