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欢迎关注!评论、分享、参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典故出处】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出《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原文如下:

“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而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注解】

舍:通“舍”,音ㄕㄜˇ,舍弃。
事:从事。
产约:农作物生产量少。约,减少。
居心:安居乡土之心。
好智:喜爱耍小聪明。好,音ㄏㄠˋ。
巧法令:工于玩弄法令。

另见《战国策.齐策四》,原文如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释义】

指人民不务农业而从事工、商。后用“舍本逐末”比喻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

【典故说明】

“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农事。古代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言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无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猾多诈,善于玩弄法律,颠倒是非。后来“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

另外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满。于是赵孝威太后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人民?没有人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君主为微末小节。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近义】

“本末倒置”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末”是枝节末端的意思,所以此成语意为忽略根本的事,反而重视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在《礼记.大学》有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说明做件事,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很重要。“本末倒置”当从〈大学〉文义演变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评注】

宋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书中说:“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意为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含义有程度差别,前者重轻重缓急,后者有偏废。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评析】

“舍本而逐末”后泛指不务正业,或舍弃了事物根本而追求细枝末节。成语典故反映了古代重视农业、重农抑商的思想。今天,在经济发达、社会分工细化的时代,“舍本逐末”已不只局限于农业,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能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根本大计。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便强调“德”之根本。汉代王符在《潜夫论》中指出“守本离末则仁义兴,离本守末则道德崩”, 告诫人们要坚守根本,不可舍本逐末。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亦阐释“明明德、新民” 需“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当今社会, 物质利益 often overshadows 道德追求, 一些人 even 视“德”为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人善被人欺”。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令人担忧。我们必须明白,物质利益终究有限,而道德提升才是决定个人乃至社会福祉的关键所在。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正法修炼者通过不断去除执念,提升内在境界,以纯净的能量影响自身和世界。他们的实践证明,坚守“德”的根本,最终受益的不仅是自己, 还有周围的一切。

(为避免过度解读,原文中关于“正法修炼者”和“修炼”的部分做了泛化处理。)

(以下保留原文)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个“关注”,与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