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穿山甲 长尾穿山甲科普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近期,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类新的穿山甲种类,暂名为“神秘穿山甲”。这一发现填补了穿山甲物种多样性的认知空白,对于穿山甲保护和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长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科普)

掌上春城采访了此次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云南大学研究团队成员胡靖扬。作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他与团队成员分享了这一突破性发现背后的科研历程,以及穿山甲亟需加强的保护工作。

神秘穿山甲的习性特征

记者:目前已知的穿山甲物种主要有哪几类?

胡靖扬:目前已知的穿山甲物种包括:分布于非洲的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以及分布于亚洲的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

记者:此次研究发现新物种的契机是什么?

胡靖扬:香港张华荣博士团队对查获的非法穿山甲鳞片进行物种鉴定时,发现其中存在不同于已知8种穿山甲物种的新单倍型,其中2个单倍型形成独立的进化支,推测可能是一种新物种。

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对云南省穿山甲鳞片样本进行物种鉴定时,我们再次发现了该新单倍型,并发现了不同于香港团队发现的新单倍型。通过对已知穿山甲物种和潜在新物种的鳞片形态比较,我们发现潜在新物种具有典型的亚洲穿山甲特征,包括鳞片间分布毛发、后足第三趾比第四趾长、尾巴背侧中间鳞片后沿光滑呈V型。

长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科普)

记者:目前已经可以根据现有样本确定新物种的来源或栖息地了吗?

胡靖扬:基于现有的鳞片样本,无法直接溯源该穿山甲的分布区域。但基于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我们推测其分布地可能包括印缅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和中国西南山地等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根据报道,贩运到香港和云南的亚洲穿山甲主要来自东南亚岛屿,这些地区也被认为是进化的避难所,因此新种可能分布在东南亚岛屿。但其具体栖息地范围有待实地调查进一步确认。

长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科普)

记者:与已知穿山甲种类相比,这一新穿山甲物种有哪些独特之处,值得关注的方面有哪些?

胡靖扬:新穿山甲物种在鳞片形态上具有亚洲穿山甲的典型特征,但同时表现出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近交程度以及有害突变积累。这表明该新物种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很有可能遭受了非法贸易的威胁。在野外发现其踪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穿山甲的保护与研究

记者:穿山甲为何成为全球非法贸易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

胡靖扬:IUCN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有超过100万只穿山甲被捕杀,相当于每5分钟就有一只野外穿山甲消失。主要原因在于穿山甲鳞片具有被误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尽管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穿山甲肉被视为美食,皮被制成高档皮具,这些需求推动了穿山甲非法捕猎和贸易的增加。

记者:除了非法捕杀,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穿山甲的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

记者:穿山甲的生存状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胡靖扬: 诸多因素威胁着穿山甲的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除了非法贸易,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是主要威胁之一。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城市化导致穿山甲栖息地的丧失和分割,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食物来源。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栖息地变化和食物供应的不稳定性,影响穿山甲的生存和繁殖。疾病和寄生虫也可能影响穿山甲的健康和种群数量。

长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科普)

记者: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穿山甲的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靖扬: 近十年来,我国在穿山甲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停止了穿山甲及其制品的商业性进出口,严厉打击非法贸易,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野生动物犯罪。在国内,我们将所有种类的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加强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测,并禁止猎捕和食用穿山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药典》将穿山甲甲片去除,这意味着甲片不再入药,这对穿山甲的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人工圈养在穿山甲保护中是否可行?

胡靖扬: 人工圈养穿山甲依然面临挑战,例如胃肠道疾病是圈养穿山甲的主要死因之一。 随着穿山甲国家救助中心的成立,我们正集中资源攻克技术难题,提高穿山甲的救护、医治和繁育水平, 使人工圈养成为可能。

记者:国内已启动穿山甲基因组遗传数据库建设,这项工作有何意义?

胡靖扬: 建立穿山甲基因组遗传数据库,如同为穿山甲建立一个“基因银行”。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利用基因技术保护和恢复穿山甲种群,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穿山甲的遗传多样性、近交水平和潜在的疾病风险,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您带领的团队在穿山甲研究方面有哪些进展?

胡靖扬: 我们团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穿山甲的保护遗传学研究。例如,我们发现了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的新种群。我们还与全球60多家单位的65位研究人员共同呼吁加强穿山甲的保护和研究。

记者:目前穿山甲研究领域还面临哪些挑战?

胡靖扬: 穿山甲研究面临诸多挑战:非法贸易追踪困难,野外监测难度大,栖息地丧失严重,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等。这些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科学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记者:您团队接下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

胡靖扬: 我们将继续收集新物种的样本,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种群结构、分布范围、生态习性和保护现状。我们还计划利用基因组数据预测新物种的潜在分布范围,为野外调查提供指导。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神秘穿山甲物种”,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保护需求。

掌上春城记者:浦潇

责编:杨芮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