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吗_四氧化三铁是混合物吗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吗_四氧化三铁是混合物吗

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例如燃烧、生锈、腐烂等。

2.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纸张撕碎、糖溶解等。

3.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6.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海水、土壤等。

7.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8.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铜、氧气等。

11.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二氧化碳、食盐等。

12.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铁、氧化铜等。

13.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₂等。

14.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

17. 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例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例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A + 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 有水生成:H+ + OH- = H₂O

(2) 有气体生成:CO₃²⁻ + 酸 = CO₂↑

(3) 有沉淀生成:五白一蓝一褐7种沉淀

五白是AgCl、BaSO₄、CaCO₃、BaCO₃、Mg(OH)₂

一蓝是Cu(OH)₂

一褐是Fe(OH)₂

其他重要概念

18. 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19.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20.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例如食物腐烂、金属锈蚀。

21. 自燃: 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2. 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MnO₂) 是催化剂。

23.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4.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5. 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6. 溶解度曲线: 表示不同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相交的点表示这两种物质溶解度在该温度时相等。

27. 酸: 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酸。例如盐酸(HCl)、硝酸(HNO₃)、硫酸(H₂SO₄)等。

28. 碱: 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碱。例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₂) 等。

29. 盐: 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例如硝酸钾(KNO₃)、硫酸钠(Na₂SO₄)、氯化钡(BaCl₂) 等。

30. pH: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7溶液呈中性,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3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32. 比较(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1. 将金属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 将金属跟盐反应,能置换则比其强,不能置换则比其弱。

例如比较Zn、Fe、Cu的活动性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

(1) 将Zn、Fe、Cu分别伸到稀硫酸中:

(2) 将Fe分别伸到ZnSO₄和CuSO₄溶液中(中间金属两边盐)

(3) 将Zn、Cu伸到FeSO₄溶液中(两边金属中间盐)

33. 化学肥料: 氮、磷、钾,叶、根、茎,氮、磷、钾两种以上元素复合肥。

34.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族(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1;周期(横行)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

物质的结构

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 化学符号的意义:
a. 元素符号: ① 表示一种元素;②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 化学符号的书写:
[此处请补充具体化学符号的书写规则,例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等的书写方式]

化学符号及其应用

一、基本符号

  •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H、O、Na
  •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例如:H2、O2、N2、F2、Cl2、Br2、I2
  •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例如:Al3+、Fe3+、Fe2+、Cl-、NO3-、SO42-、NH4+
  • 化合价:用化合价符号表示,例如:+1、-2

二、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正前方:表示粒子数
  • 正上方:表示化合价
  • 右上角:表示每个离子的电荷
  • 右下角:表示每个分子的原子数

三、化合价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和钠钾;

氧二硅四价铁二三,二四六硫二四碳;

三五氮磷四七锰, 正二钡钙镁锌铜;

铝三一正一铜汞, 一五七氯单质零;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碳酸硫酸根;

三价磷酸根。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四、常见的物质及性质

1. 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化合价

元素 符号 常见化合价
H +1
O -2
C +4、+2
N -3、+3、+5
P -3、+3、+5
S -2、+4、+6
Cl -1、+1、+3、+5、+7
Na +1
Mg +2
Al +3
Fe +2、+3
Cu +1、+2
Ag +1
Au +1、+3

2.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

<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ack; padding: 5px

丹凤号主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微信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
还没账号?马上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已有账号?快去登录>>

注册

获取验证码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氧气 无色 气体 无味
氢气 无色 气体 无味
二氧化碳 无色 气体 无味
二氧化硫 无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氨气 无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氯气 黄绿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硫磺 黄色 固体 无味
黑色 固体 无味
氧化铜 黑色 固体 无味
氢氧化铜 蓝色 固体 无味
碳酸铜 蓝色 固体 无味
氧化铁 红棕色 固体 无味
氢氧化铁 红褐色 固体 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