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近日,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成功举行。会上,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摘录部分发言内容如下:

张卓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在于提高发展质量,增加“绿色”成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有所扩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四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

解思忠(北大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强调,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包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更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未来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没有国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现代化要求仍有差距。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问题。发达地区在实现现代化目标时,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忽视人的现代化。农村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优先提高人的素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在于解决“素质贫困”问题,即教育农民。

贾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提出,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逐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和基层政府已在积极探索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机制。例如,陕西实行的“村医政府采购”,江西实行的“文化下乡政府采购”,浙江在长兴县试验的“教育券”将扩大推广到全省,江苏则在全省实行了农民工“培训券”制度。这些创新都着眼于市场主体的潜力,将政府资金运用与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吸引整合社会财力,大大提高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供给质量。

陈永杰(全国工商联政研室主任)认为,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新格局”彻底改变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观念、政策和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观念新理论,二是制定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法律新政策,三是确立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地位新作用,四是赋予各种所有制经济以新内涵新形式,五是带来各种所有制经济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新关系。这一“新格局”是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重要标志,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目前已初步形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新格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发展完善。

何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有两条:一是破除造成“三农”问题的体制机制,二是扶持农村的“造血”功能。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通过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农村向城镇的转化、农民向居民的转化,实现了就地发展。政府除了向农村“输血”外,更应把重点放在扶持农村的“造血”功能上。目前农村“造血”最缺乏的资源是资金和知识,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大量资金和知识闲置。将资金和知识相结合,就能形成巨大能量。各村应因地制宜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创建“造血”功能,这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