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百度百科 白鹿原 简介
在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
古西楼书屋
以其独特的读书活动平台——
西安读书会
,为热爱阅读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白鹿原,这一地域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在白鹿原上的薄太后陵园,作家陈忠实与一位村民的互动,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印记。
陈忠实:白鹿原(以下简称“原”)上有我的姨妈和舅舅。从我能够走路起,就经常跟随长辈去原上走亲戚。孟村镇、狄寨镇这些古老的地方,每逢集市都显得十分热闹。从初中起,我每年暑假都会从生产队买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沙果、桃子),一个人挑到集镇或村庄里去贩卖。
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一次只能挑动四五十斤的蔬菜水果,能挣到几毛钱,偶尔赚到一块钱,就觉得很满足了。一个暑假下来,如果能够挣够一学期十几元的学费,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除此之外,逢年过节,我都会去姨妈和舅舅家里。
虽然年纪不大,但对这片原并不陌生的我,仍缺乏更深的了解。总体印象是,原上的人似乎比我们原下的人过得稍微好一些,这或许与原上每户人家拥有的土地较多,生产的粮食更多有关。
原上的大村庄历史悠久,许多村庄以宗族形式管理,大多数村庄不仅设有祠堂,还建有学堂。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去读书。原上的传统文化氛围比原下更浓厚。我小时候觉得原上的人温文尔雅。
陈忠实:自从对文学产生兴趣以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主要关注的是当代乡村的生活变化和农村制度的变迁,几乎没有考虑过1949年之前的生活。我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白鹿原下的灞河川道,这些是我小时候熟悉的自然环境。白鹿原虽然在大环境中出现过,但我并未关注原上的生活,因为那并非我的生活故地。后来,有两个因素促使我写白鹿原。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篇小说《蓝袍先生》中提到了一些1949年以前白鹿原的情况,因为小说中的蓝袍先生就生活在原上。这是我第一次接触1949年以前的白鹿原,让我意识到,自己对那个时期的了解还很不足,仅仅是听说和模糊的记忆。
在那个时期,国内文坛突然涌现出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其中古巴小说家卡彭铁尔的作品《王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卡彭铁尔在离开法国时曾说过一句话:“在欧洲现代派的旗帜下,容不得我。”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让我认识到,我对自己所生活的土地——白鹿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演变,了解得远远不够。
卡彭铁尔在海地体验生活,我则决定从了解周边几个县的历史入手,包括西安周边的长安、蓝田、咸宁(辛亥革命前的西安建制)。
我最初从蓝田县开始了解。当我打开蓝田县县志的第一页时,看到了一句引自《竹书纪年》的话:“有白鹿游于西原。”因为白鹿原位于蓝田县的西边,所以被称为西原。在看到这句话之前,我只模糊地知道白鹿原这个名字,却未曾重视。
我们当地人通常称之为南原,正式一点的称呼是狄寨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原”字来称呼它。白鹿这个名字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
陈忠实:一部县志就是一本百科全书。通过蓝田县的县志,我不仅了解了蓝田的历史,还了解到原上的一些历史。
我主要关注的是近代以来白鹿原的历史。
让我震惊的第一件事是辛亥革命后,白鹿原发生的一次“交农”运动。辛亥革命后,人们以为自己的日子会有所改善,但新上任的蓝田县官员却要求农民缴纳比清朝还要高的税收。
包括白鹿原在内的整个渭南地区发生了“交农”运动,即将农具上交,停止耕作,实质上是农民的罢工。他们将镰刀、铁锨等农具交给县长。看到这样的历史,我第一次感到震惊:我们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白鹿原人,竟然有如此强烈的反抗意识。
我在一份党史资料中还了解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原上一个年轻人考入北京大学,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放假回家后,他在原上孟村镇的一个私人粮站里发展了两个农村人,建立了原上第一个小组。
这一事件同样令我震惊,因为我一直认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发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在1921年中国成立仅几年后,白鹿原孟村镇已经建立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陕西人。
我们通常认为陕西人保守,只要有一碗黏面就满足了。然而在中国成立后不久,偏远的白鹿原上就有了党支部,这让我对白鹿原人刮目相看,对陕西人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早期的党组织如此接近我的生活,这种感觉与听说中国在上海成立完全不同。
我在蓝田的历史资料中还发现,当刘镇华围攻西安时,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和一些激进团体对抗刘镇华。刘镇华在西安城东设立了许多粮库,称为粮台。白鹿原上的一位党员赵伯平组织群众烧毁了设在狄寨镇的粮台,这一行动对刘镇华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
这些历史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白鹿原的认识。中国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在白鹿原上有所反映。通过这些了解,我逐渐认识到以白鹿原为代表的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
延伸阅读:
李白:醉卧东篱,洒脱如诗仙
李清照的词句,表达了她的深情与思绪
苏轼的经典词作,穿越时空依旧令人动容
古西楼书屋2018年科普书单推荐
— END —
西安读书会
</p
启迪思想,传播阅读文化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是时候
赞一下了
在陈忠实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鹿原的历史厚重感。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的“交农”运动,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农民反抗新政的体现,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辛亥革命后,虽然人们期望改变,但现实却让人失望,新任官员对农民的苛税加重,导致了激烈的反抗。
而在白鹿原上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还反映了整个社会在变革中的挣扎与希望。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故事。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塑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视角。
从陈忠实对蓝田县的研究到对白鹿原历史的深入挖掘,可以看出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探讨了白鹿原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揭示了在风雨变迁中,那些鲜活的生活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陈忠实还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中找到了灵感,这使得他的创作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他不仅仅是写作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和对社会的观察,揭示了更广泛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思考。
正是这些历史的片段和人物的鲜活,使得白鹿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丰富象征。通过陈忠实的作品,我们得以一窥这片土地上的风风雨雨,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延伸阅读:
《长安十二时辰》:在古都长安的时光旅程
《大明宫词》:穿越历史的文化艺术
《秦腔》: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碰撞
古西楼书屋2024年推荐书单
— END —
西安读书会
启迪思想,传播阅读文化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是时候
赞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