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囤货又后悔_双11和618哪个更便宜买手机
在每年的“双11”购物节,许多人都被吸引,趁着优惠大量囤货。过量的购物不仅占据了宝贵的家居空间,也可能带来浪费和后悔。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反思囤货的习惯。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017名受访者中,有高达84.5%的人在“双11”期间选择囤积物品。日用家居、服装鞋帽以及母婴用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囤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73.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因为囤货而感到后悔,其中男性的比例(75.9%)显著高于女性(70.8%)。在如今的电商环境中,83.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以往更加理性,面对购物节时不再盲目冲动。
在谈到囤货的原因时,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薛海波指出,消费动机多种多样。一些人提前计划好要购买的商品,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看到促销活动而冲动购买。购物节的折扣往往让消费者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也愿意下单。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柳甜(化名)是一个典型的囤货族。她表示:“每年的购物节,我都会趁机囤一些日用品,尤其是在看到优惠时。”她回忆起去年,自己花费了三分之一的生活费囤货,却有很多东西到现在都没用上。“我真的应该更冷静地选择。”
同样,重庆大学的楚越(化名)也承认,自己在购物节前几天就开始把想买的物品加入购物车。他表示,虽然囤货是个普遍现象,但有时同学们的快递堆积如山,甚至来不及拆开。“有时候买了东西却没时间使用,真的很浪费。”
调查显示,58.8%的受访者认为一次多买一些商品可以省时省力,而51.3%的人则觉得趁着折扣购物能节省开支。49.2%的受访者意识到囤积过多的物品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楚越和柳甜都强调,面对购物节,应该理性消费,避免被促销的假象所迷惑。
70.5%的受访者建议在购物前提前准备清单,规划消费。楚越也意识到,冲动购物带来的后果往往让人懊悔,因此他现在尽量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不需要的东西就算便宜也没必要买。”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频繁购物的现象日益显著,然而很多人对商品的质量也产生了质疑。薛海波指出,尽管购物节显示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但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同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品牌认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对待电商购物节的态度上,许多受访者表示应理性消费。60.6%的人建议控制消费冲动,只购买真正需要的商品,59.4%的人认为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量购物。有32.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因为小便宜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随着购物节的盛行,参与调查的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占27.4%,二线城市的占52.1%。这反映出电商购物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但如何科学合理地消费,依旧是每位消费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过反思囤货的行为,消费者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即将到来的购物节。适度的消费规划和理性判断,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实现更理智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