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怎么来的?贴春联有啥讲究?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据传,在周代,人们就有在门旁挂桃木辟邪的习俗,桃木上会写上一些避邪的咒语或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被认为是春联的雏形,也是目前有记载的最早春联。到了宋代,春联开始普及,但仍然多限于官方场合。明代以后,特别是到了清代,春联的习俗才真正深入到民间,成为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贴春联有很多讲究。首先,春联的张贴时间一般在除夕当天早上,贴的时候要讲究方向,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贴在门楣上方。其次,春联的内容要吉祥如意,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再次,春联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平仄要协调,对仗要工整。最后,贴春联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春联的长度要适中,不要过长或过短,贴的时候要平整,不要歪斜。这些讲究都体现了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