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三菱suv_广汽三菱的现状与未来规划


近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布了最新的工商变更信息,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变动,企业名称正式更改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

此次变更中,原股东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已经完全退出,广汽集团成为了湖南智享的唯一股东。湖南智享的经营范围也进行了调整,已不再涉及传统的汽车生产业务,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停车场管理等新兴业务领域。

这一变化标志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市场,成为过去的历史。

广汽三菱,尘封的记忆

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外国汽车品牌之一,三菱汽车自1973年开始向出型卡车,逐渐打开了在市场的局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合资化进程加快,三菱与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当时,许多新兴的国产车企都使用了三菱提供的4G6系列发动机及相关技术,三菱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2年,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正式达成合作,共同成立了广汽三菱。三方股东分别为广汽集团(50%)、三菱汽车(30%)和三菱商事(20%)。广汽三菱随后推出了包括劲炫ASX、帕杰罗在内的一系列车型。尤其是2016年推出的欧蓝德,这款车型一度带动了广汽三菱销量的激增,至2018年创下了14.4万辆的销量记录,成为三菱进入市场以来的巅峰。

随着SUV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欧蓝德的热销周期逐渐消退,而广汽三菱也未能及时推出能够接替其市场份额的新车,导致整体销量下滑。尽管后期推出了劲炫、奕歌等车型,但始终未能再现欧蓝德的辉煌。加之,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流行,整个汽车行业陷入低迷,广汽三菱的日子更加艰难。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广汽三菱的困境源于多个因素。国内SUV市场的迅猛增长,但广汽三菱的燃油车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新能源转型进展滞后,缺乏具备竞争力的电动产品,未能抓住电动化浪潮带来的机遇。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汽三菱虽然推出了祺智EV和阿图柯等电动SUV,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认可,这些车型未能有效扭转公司下滑的局面。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三菱的年销量仅为3.36万辆,到了2023年3月,广汽三菱最终宣布停产停工,正式按下暂停键。

三菱退出后的平稳过渡

2023年10月2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接管广汽三菱,并通过重组将三菱自动车和三菱商事在广汽三菱的股份收归囊中。广汽集团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接管了三菱在广汽三菱的30%和20%股权。广汽三菱的更名也意味着,三菱品牌彻底告别市场,未来的销售渠道可能只剩下平行进口这一条路。

在三菱退出后的后续安排方面,广汽集团采取了平稳过渡措施,保障了消费者和员工的基本权益。广汽集团将广汽三菱位于湖南的生产基地交由广汽埃安接管,并计划通过出售设备、租赁厂房等方式,与广汽埃安进行合作。按照规划,广汽埃安将在改造后的工厂内增产扩能,预计2024年6月实现全面量产。

这一安排不仅有助于广汽埃安解决产能瓶颈,还能为广汽集团的新能源业务提供必要支持。广汽三菱员工也能在广汽埃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避免了大量失业的情况发生。

广汽集团也特别关注广汽三菱车主的利益。即便三菱退出市场,广汽集团仍承诺为广汽三菱车主提供维修、保养、零件供应等售后服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影响。

在库存处理方面,广汽三菱的一些车型已经开始进行大幅折扣销售。例如,2022款欧蓝德的官方售价为15.98万元,现在降至10.78万元,折扣幅度接近六折,2023款欧蓝德的优惠幅度也达到4万元。销售人员表示,售后维修服务将继续进行,确保老客户的用车体验不受影响。

新能源汽车潮流与合资品牌的淘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车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外国品牌逐渐失去竞争力,纷纷退出市场。除三菱外,讴歌、铃木、雷诺、菲亚特等品牌也已经宣布撤出。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合资品牌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而加速退出。

本土车企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敏锐度,迅速崛起,逐步取代了传统合资品牌的位置。在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车的推动下,市场的主导权正逐渐从合资品牌转向了更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中。广汽三菱的退出,可能只是这一趋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