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是什么意思_古代结发夫妻结发是什么意思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朝代的更迭带来了文化的演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妻子的称呼也各具特色。

在古代的帝王将相中,皇后被尊称为“梓童”,宰相的妻子则被美誉为“夫人”。文人们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而雅士则以“执帚”来自嘲。商贾们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酸秀才则喜欢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娘子”。甚至在广袤的农村,庄稼汉们称妻子为“婆姨”。

而今,虽然时代变迁,各地的风俗依然保存着对妻子的不同称呼。在川渝地区,人们亲昵地称妻子为“婆娘”;在湘鄂一带,“堂客”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在河南,丈夫们喜欢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屋里头的”;而在北方的广大城市里,“老婆”成为了通用的称呼。

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妻”这一称呼,它只适用于原配妻子。那么,为何只有原配才能使用这个特殊的称呼呢?“结发”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原来,“结发”最初源于古代的“礼”仪式。古人深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认为自身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赐,因此十分珍视自己的须发。在许多时期,人们除了出生时剃去胎毛外,一生都不会再剪发,除非遭遇刑罚。

以明末清初的剃发令为例,多尔衮要求全体百姓剃发,留下的头发要按照规定束发,百姓对这一要求非常抗拒,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也不愿剃发。

正是由于古人对头发的这份敬重与珍视,“结发”便被用来指代原配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因为原配妻子是男子一生中最初也是最珍贵的伴侣,就如同礼上结发的意义一样,代表着一种永恒的情感纽带。

由此可知,尽管岁月变迁,称呼不断演变,但人们对于情感的珍视和对于传统的尊重始终如一。

无论是怎样的称呼,背后都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而“发妻”这一称呼,更是对原配妻子特殊地位的肯定与赞美。

通过这些小小的称呼,我们可以窥见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迁与坚守。

称呼虽小,却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