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什么时候_古代清明节农历几月几日
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备受尊崇的祭祀节日之一。当清明时节来临,气象明朗,万物显露,春回大地,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
清明三候
初候,白桐花开:白桐,指的是白桐树所开的花朵。此时清明已至,白桐花绽放,清香怡人,象征着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二候,鹌鹑活跃:此候意味着田鼠因阳气渐盛而躲入,而喜爱阳光的鹌鹑开始活跃起来,显现出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候,彩虹显现:清明时节常雨,故而彩虹频繁出现。这也正应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述的“虹始见”。
清明习俗
祭祀扫墓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人们通过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传承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还能唤起家族的共同记忆,增强家族成员乃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踏青赏春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候。踏青又称为春游,古时的探春、寻春等活动多在此进行。人们将祭祖扫墓与郊游踏青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又有助于身心健康。
品尝地方美食
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有清明节吃艾叶糍粑的习惯。艾叶糍粑以艾草为原料,经过清洗、碾碎、熬汁等工序,再与糯米粉混合制成,口感糯韧绵软,清香扑鼻。五色糯米饭和发糕也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和年年发。
清明养生之道
清明时节,天气回暖,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期。除了预防春季流行病外,还要注意调理身体,防范各种炎症和呼吸道疾病。饮食上宜以温补为主,多食用柔肝养肝的食物,如枸杞、大枣等。适当的外出活动和锻炼也有助于调理身体,焕发阳气。
农事建议与指导
清明期间,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此时应备好肥料、农等生产资料,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注意适时播种水稻等农作物。由于清明时节雨水较多,还需注意农田清沟排水、中耕除草等农事活动。对于果树的保花保果工作也需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