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这个学说出自名家,他们认为具体事物和普遍概念是不同的。


“白马非马”这一学说,出自中国古代哲学流派名家,其代表人物为公孙龙。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区分了具体事物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差异。从名家看来,“马”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指的是所有马的共同特征,而“白马”则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不仅具有“马”的普遍特征,还具有“白”这一特定的属性。因此,他们认为白马并非马的普遍概念所能完全涵盖,因为“马”这个概念并不包含“白”这一属性。

这一学说在哲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具体事物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具体事物是具有特定属性的个别存在,而普遍概念则是从众多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特征。名家通过“白马非马”的观点,强调了具体事物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差异性,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普遍概念应用于具体事物,而应该根据具体事物的特性进行分析。

同时,这一学说也引发了对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具体事物,以及如何将普遍概念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也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