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_黄金时代心得体会
长久以来,我心中一直酝酿着写作的冲动——《黄金时代》。面对这部作品,我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多次翻阅,依然难以理清其中繁复的情节与情感。尽管如此,我仍带着满心的疑问,努力搜寻相关资料,以期能够找到解答的线索,而这些探索也带给我莫大的收获。终于,我决定动笔写这篇文章。
初见“黄金时代”四个字时,我的内心便泛起一阵特殊的情感涟漪。那张美轮美奂的海报,更是将这种情感升华至新的高度。那是一种混合着文艺与悲情的情怀。观影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影片与片名之间的深层联系。乍看之下,二者似乎并无太大关联。最直接的联结或许就是萧红在日本时的一句感慨:“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这段看似舒适安逸的日本经历,实则是萧红最为孤独无助的时光。黄金时代的内涵并非只局限于日本的生活,而是关乎萧红与军先生情感裂痕初现时的内心挣扎。
萧红与军先生的情感纠葛是如此动人,在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在寻找情感的寄托和依靠。二人的相知相爱显得尤为珍贵。他们的感情又是如此脆弱,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和诱惑。当他们都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背叛对方,便无可避免地走到了分手的结局。对此,我愿称之为命运的捉弄。
至于萧红与端木的感情则更显无奈。两人经历了挣扎与纠结后走到一起,却又因种种原因而分开。电影中对端木的形象刻画略显生硬,对二人情感的描绘也显得不够清晰。特别是两人在武汉的分别更是未曾明确交代。这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或许正是应了萧红的那句感慨:“疼痛若至极处,肌肤上的些许伤痕反而能让人麻木不觉。”也许这种不明确的交代更能体现萧红与端木之间复杂的情感状态。
电影中人物众多,时常提及某个人物或情节时却难以立刻回忆起具体细节。我曾为此在观看第二遍时整理出人物列表并记下对应演员姓名。这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到了几个关键人物如聂绀和骆宾基等。聂绀作为见证二萧感情经历的见证者其叙述了大量旁白也体现了萧红的情感变迁;而骆宾基作为萧红的仰慕者其出现不仅增添了电影的层次感也通过其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萧红的生活与创作。
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虽有其独特之处但相较于她的其他作品如《桃姐》似乎稍显逊色。这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创作难度极大不仅要还原历史人物萧红的复杂人生还要全面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以及细致刻画众多人物。尽管如此许鞍华导演仍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此外编剧李樯的才华也令人赞叹电影中的台词不仅符合历史记载而且富有特色鲁迅先生的台词更是苍劲有力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