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为什么节_七夕节又叫


七夕佳节,又称为何名呢?

众所周知,七夕节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它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是情侣夫妇们欢庆的又一个盛大日子。

在历史长河中,七夕节有着众多别称,如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以及牛公牛婆日等。

这些别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为您细细道来七夕节在历史中的演变历程,您便会明白其中缘由。

七夕节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至西汉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民间。其起源与星宿崇拜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七姐”诞辰日的纪念。因其在农历七月七日举行,故得名七夕节。

对于“七姐”的崇拜,也解释了为何七夕节又被称为“七姐节”或“七夕祭”。

在还没有“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爱情传说的时代,七夕节实则为未婚青年女子专设的节日。

当日的活动以“乞巧”为主。顾名思义,“乞巧”即祈求自己心灵手巧,期望未来能遇良人。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彩女穿七孔针”的习俗,这便是古代文献中关于乞巧的早期记载。

在这一天,女子们会盛装外出,夜晚进行“穿针乞巧”活动,与女伴共度欢乐时光,这是全年少有的女性欢乐节日。

七夕节又有了“乞巧节”、“女儿节”、“巧夕”等美称。

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们发现了牛郎和织女两颗星星在七月七日相聚的现象,从而诞生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这一传说为原本以未婚女性为主的七夕节增添了浪漫的爱情元素,使其逐渐演变为人们熟知的“东方情人节”之一。

称呼其为“七娘会”或“牛公牛婆日”,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对其中美好爱情的心愿。

谈及七夕节的传统习俗,真是丰富多彩。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乞巧”活动,特别受年轻女性喜爱。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七姐会”。其他著名的习俗包括拜祭七姐、祈福许愿、追求巧艺、观赏牵牛织女星、祈求姻缘、储存七夕水等。

虽然现代社会的七夕节庆祝活动更多偏向于情侣之间的浪漫仪式,但这些传统习俗的记忆仍然珍贵。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底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铭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记住七夕节是关于女性、关于爱情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意义便永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