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y什么意思_identify的各种变形
腹泻,这一常见病症,无论其症状轻重,都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近日,一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Microbiome国际杂志上发布,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贡献。他们发现,调控特殊肠道细菌的水平可能为抑制严重腹泻提供新的途径。
腹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31种不同的食源病菌引起的,这些致病菌每年导致超过940万感染病例,约5.6万患者需住院治疗,甚至有1351人因此失去生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大肠埃希氏菌水平有所上升。这种细菌在肠道中普遍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疾病。Shannon Manning博士指出,与未感染的患者相比,感染了沙门氏菌、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弯曲杆菌和志贺氏菌等四种不同腹泻病原体的患者,其体内大肠埃希氏菌的水平会有所增加。在患者康复后,其大肠埃希氏菌的水平会有所下降。
这一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疗法控制严重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氏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也为促进有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以帮助抵御腹泻的发生提供了研究线索。研究者们通过对感染了四种不同病原体的腹泻患者肠道微生物DNA进行测序,并对比分析结果,在健康家族成员中发现了特殊的微生物种类。这种肠道微生物群落在患者和健康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无论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都会以相似的模式发生。拥有特定微生物群落的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疾病风险。这些变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无关。基于当前的研究数据,研究者们计划进一步探索益生菌疗法等其他疗法,以增加机体有益微生物群落的水平,并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水平。变形菌门细菌包括多种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等。通过降低肠道感染的负担,新型疗法有望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 DOI: 10.1186/s40-2
- PMC: (此处未提供具体信息)
- PMID: (此处未提供具体信息)
文章标题: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急性肠内感染及疾病恢复的关联研究
背景介绍:肠道微生物群是维护人类健康和防止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微生物网络。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在有肠内感染和无肠内感染的个体间的差异,有助于识别支持或阻碍肠道健康的微生物。
研究结果:通过对200名肠内感染患者和75名健康家庭成员的粪便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了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还对13名患者感染后的粪便进行了检查,以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研究发现,与未感染的社区相比,患者社区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较低。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如何,未感染的社区在原则坐标分析中呈现出紧密的聚类,而患者社区则不然。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菌群组成差异主要源于门类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的丰度差异。患者社区中代表属Escherichia的Proteobacteria显著增多,而未感染的社区则以Bacteroides为主。患有血性腹泻的患者的肠道菌群在邻接连接系统发育中聚在一起,而13名患者在感染后的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显著增加,并与未感染的社区聚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