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的区别_萃取蒸馏分液的区别
第一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复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3. 掌握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分类。
4.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了解胶体作为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的特点。
5.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例题解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CuO、HClO、Cu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
B. 宋代画家使用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C. 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D. 汉代烧制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易错提醒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实验操作与化学变化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观察到各种化学变化。例如,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这是一个涉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再如,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这一过程也涉及到化学变化。
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
化学知识不仅在实验室中有所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液处理、资源回收等方面。再如,利用胶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功能性材料,如用于净水处理的胶体,以及用于领域的生物材料等。
课时练习
(提供练习题,对每道题目进行详细的解析和答案)
以上是第一单元的复习内容和知识点概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化学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支持,请随时告诉我。
(5)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描述中,有一项存在不恰当之处。
A. 将水溶液与四氯化碳混合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并加盖玻璃塞。随后轻轻摇动以充分混合。
B. 在摇动过程中,为避免内部压力过大,需多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行放气。
C. 经过数次振荡与放气后,静置分液漏斗使其自然分层。
D. 分液时,要确保上口玻璃塞开启或玻璃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的小孔对齐,随后开启旋塞让下层液体缓慢流出,待流尽后,再从上层倒出上层液体。
16. 某科研小组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1)在“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只写出一个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2Al + 3Cu^2+ → 3Cu + 2Al^3+
化合反应:4Al + 3O2 → 2Al2O3
(2)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反应来提取金属锰。在这个过程中,MnO2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当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时,MnO2会溶解并产生Mn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MnO2 + H2O2 + 2H+ → Mn^2+ + O2↑ + 2H2O
(3)某科研小组计划利用含有杂质的铜粉制备胆矾。他们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处理铜粉中的有机物时,选择灼热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实验过程中,将瓷坩埚置于石棉网上,并使用坩埚钳取用坩埚。灼烧结束后,将坩埚放回石棉网上,待其冷却。所给仪器中,正确的操作仪器顺序是:e、c、a、b。
②通过途径Ⅱ制备胆矾的过程中,除了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外,还需进行的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固体。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的优点在于:节省能源且产物更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