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灯的构造_酒精喷灯的构造
【教学案例一:冶铁原理的深入探究】
在教授《铁的轮回》的第五章复习课时,老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改进,如图1所示进行演示。
教师操作详解:
1. 注入一氧化碳以排尽空气,随后用气球上的止水夹封紧。
2. 利用酒精灯加热浅V型玻璃管,当装置中红棕色固体转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3. 等装置冷却后,使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抽取装置内的气体,摇动后变浑浊,这证明了二氧化碳的产生。
4. 对于固体产物的验证,利用磁铁吸引浅V型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若能被吸引,可能为铁。
5. 为了进一步验证,取样放入试管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将少量铁粉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稀盐酸。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铁粉中产生气泡,而产物中无气泡,从而证明产物非铁。
师生互动环节:
1. 对比原教材实验(使用酒精灯代替了酒精喷灯),共同探讨未得到铁的可能原因。
2. 收料,推理验证。
3.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冶铁过程的理解。
原教材实验对操作要求较高,需注意尾气处理及安全操作,否则可能引发意外。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既复习了实验关键操作,又以400∽500℃的酒精灯替代了酒精喷灯,成功制得“非目标产物”Fe3O4。在验证产物时,学生发现Fe3O4也具磁性,可被磁铁吸引,这增强了他们对检验铁的方法的理解。(为增添趣味性,可尝试将铁粉和产物粉末分别置于酒精灯火焰上,铁粉会闪烁发光,而产物粉末则无变化。)学生领悟到不同条件下物质间的反应可能产生不同的物质,理解了冶铁时应用CO的条件应写为“高温”而非“加热”。
【教学案例二:金属专题复习的教学片段】
教学展示与设问:易拉罐的材料是什么?提供样品A和B,分别来自椰树牌椰汁易拉罐和可口可乐易拉罐。
学生猜想与假设:可能的金属包括铝、铁、锌、镁等。
设计实验:如何确定样品的金属种类?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考模式。
合作探究:利用磁铁测试样品A的磁性(可能含铁);取两片样品A进行打磨后分别放入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在稀硫酸中的样品表面出现气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则出现红色物质。
方法延伸:当提供资料显示Fe2+可与铁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时,这为金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拓展学习:铝的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