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例子_功夫不负有心人具体事例
工地试验室孕育金牌工匠(主题)
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有一个不显眼却意义重大的角落——工地试验室。这个充满仪器与数据的小天地,孕育出了一位精益求精的金牌工匠。
自从事试验检测事业以来,今年已是第19个年头。曾参与哈大客专铁路、大连陵水湾填海护岸、京新高速等众多及地方重点工程。他的工作经历,如同一幅幅坐标图,记录着他的试验人生轨迹。
从失败中寻觅1.4%的成功
自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便扎根基层,开始了试验检测的旅程。他从不抱怨工作的枯燥与繁琐,深知每一次试验的结果都关乎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在京新高速项目中,他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干旱的戈壁环境中如何保证砂的质量。他发现了一批看似合格但实则存在细微质量缺陷的材料,而当地并无合适的砂源。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尝试了多种方案。
“经过17次失败后,我们找到了成功的关键——用水洗砂掺配部分戈壁旱挖砂,成功将含砂率和粗细集料配比调整至合格范围。”坚定地提出了这一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除了解决砂源问题,他还巧妙地利用砂砾类填料的取土场来降低填料的最佳含水量,这一创新举措为项目节省了成本。
“他的及时发现避免了工程的重大隐患,为项目节省了大量成本。”工程项目负责人如此评价道。
与时间赛跑在无人区
2017年,转战依若高速项目。该项目位于阿尔金山和罗布泊两大无人区,是参建项目中线路最长的工程。
在试验室建设初期,他面临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的挑战。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队的共同努力,率先完成了简易土工室和化学室的建设,并在中交集团新疆乌尉公路项目中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在无人区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还面临混凝土运输距离长、特殊环境导致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等难题。再次带领团队进行无数次的试验摸索,最终配置出了能在高温干燥环境下保坍时长长达3个小时的混凝土。
凭借着严谨认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技术能力,在业界名声远扬。他不仅手握多项专业,还为项目培养了众多优秀检测师。
荣获了福建省金牌工匠、数字工匠的称号。“我坚信,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深入钻研,工匠精神是靠经验积累而成的。”如是说。
工地试验室的背后,不仅是一项项工程的成功,更是一位位如般的金牌工匠的付出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