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来历_当的甲骨文图片


甲骨文中的“其”字,作为殷墟卜辞中频繁出现的字符之一,其音源来自藏语中对狗的称呼“qi”。其形象化表达并非狗的全貌,而是狗吐出的舌头。

此字并非空泛之词,而是实实在在指代“天祖”的旨意。在甲骨文中,“其”字内含象征生杀的十字符号,最初便是以斜叉状呈现。如在仰韶文化大彩陶缸上,便绘有鸟、鱼及带有柄部“×”形十字符号的斧钺。

有时,“其”字下方会描绘出两只象征手的鸟爪形状,后演变为两点。之所以在殷墟卜辞中频繁出现,是因为殷人有一种用狗进行占卜的习俗。占卜的结果往往被记录在“其”字下方,象征着一种征兆。

青藏高原地区依然沿袭着用狗占卜的传统。比如,通过观察狗吃什么不吃什么来预测吉凶,因为狗被认为能看到鬼神,因此能预知未来。

还存在以狗行为为根据的偈语,如《释犬相》,以七言韵文写成。其中描述了狗的不同行为所预示的不同结果:如途中遇到张嘴打呵欠的狗预示顺利,遇见叼着食物的狗预示将获得财富等。而狗的不同行为和状态也被认为能预示平安、疾病、生死等。

正因为狗嘴、狗舌及狗的行为被视为具有预示功能,所以在西藏有着关于狗的禁忌。比如不可跨过或踩踏狗碗,否则会被认为会带来厄运。

在藏语中,呼唤狗和驱赶狗都有专门的叫法,如“索!索!”和“周!周!”。

羌族有一种“吊狗”占卜年景的习俗。仪式中选用白狗,经过特定程序后,观察白狗的状态来预测来年的吉凶。

金文中的“商”、“周”二字下部的一“口”,并非指人的口,而是指天祖神灵之口,即狗嘴、狗舌的象征。当时的帝王常以“天祖旨意”为名发号施令,这便是甲骨文“其”字的来历与含义。

西周铭文现的“祖其”两字,表明墓主被认为是狗为祖先的神祇。

周人所称的“岐山”,实为“其山”的异写。

1977年,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镇墓兽以“龙狗吐舌”为造型,这正是甲骨文“其”字的现实体现。

此造型中,龙狗头上有六条小龙狗均吐着舌头,背上还有两条大龙狗吐出小龙狗的景象,正是原始苯教中特有的“狗祖”观念的具象表达。

在殷墟妇好墓土的被称为“玉熊”的物品,实际上是狗与猴的结。这可能是因为只有狗会像这样吐出舌头。由于某种原因将其称为贬义的“熊”,这应源于游牧文化中没有“熊崇拜”。

类似地,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夫人墓出土的所谓“玉熊”,也是狗与猴的结。它的微张的舌头说明这是一只尊贵且能发号施令的狗,同时也表明墓主与“犬戎”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