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几月几日_火把节的起源和传说
这篇文献刊载于《巴蜀史志》2022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级别: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民俗文化
公布时间:早在2006年(第一批)就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一个盛大且具有浓厚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并且同样为白族、纳西族、基诺族和拉祜族等所庆祝。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楚雄和凉山彝族州最为盛大、隆重且富有特色的节日。这一天,对于彝族而言,就如同上半年的新年一般,因此又被称为“过大年”。
节日期间,各个村落会用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大小小的火把,并在夜幕降临时将其点燃。村庄内通明一片,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地头和自家门前,将火把和松明子插在田间地角的显眼位置。
在寨中的大火把周围,青年男女们弹唱、跳舞至夜深人静。除了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还会举行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等多样的娱乐比赛,甚至会进行选美、荡秋千等富有特色的活动。
它承载了彝族的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天文崇拜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这个节日,无疑是一幅生动且鲜活的彝族文化画卷。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