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猜一成语_盲人摸象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盲人触象

【出处】

昔日,一国之王,唤来众多盲者,逐一询问:“你们见到象了吗?”盲者各执一词,皆言自己已得见象之形。

王问:“象为何状?”盲者依其触感各有所言:触及其牙者谓之似萝卜根,触及其耳者比作簸箕,触及其头者言其如石,触及其鼻者言其如杵……而触及其尾者则比作绳。

【寓意】

此故事以象为喻,代表佛性之理。众生因认知局限,无法全面理解佛性,如同盲人无法全面认识大象一般。

后用以比喻仅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便以偏概全,轻率揣测。

【近义词汇】

有如“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等。

【反义词汇】

与之相对的,则是“洞察一切”,意指全面、深入地理解与认识。

【故事情节】

古时有一小国,国王镜面王深信佛教。然而其臣民受各种所惑,不从正道。为使民众回归正信,镜面王想出一计。

一日,他命人牵来一头大象,并召集各地盲者五人,令其触摸大象各部位并描述之。五位盲者因触大象的不同部位而给出了不同的描述。

首位象牙的盲者称其如大萝卜;次者象耳者言其似蒲扇;第三位象腿的称其如柱子;第四位象身的认为其如墙;最后一位象尾的则比作草绳。

众盲者争论不休,镜面王与民众则大笑不已。王告之:“你们仅触其一隅,便误判整体。”自此,民众领悟道理,弃邪归正,皆信奉佛教。

此成语故事启示我们,认识事物需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方得全面了解。不可凭一隅之见概括全局,需学会全面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