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降水量怎么算_年降水量计算方法
秋意渐浓,每落一场雨便带来一重凉意。
绵绵秋雨,悠长着秋天的情思。
雨,
是天空抒感的载体,
时而狂放不羁,
时而平静如镜。
在天气预报中,
我们常能听到一个词汇的频繁出现——
降水量。
那么,何为降水量毫米呢?
在气象学中,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被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多少则被称作降水量,而当雪融化后,其体积则等同于相应的水量。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来表示,这其中的1毫米降水量,便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积聚了1毫米的水分。
那么,1毫米的雨落在田地里,究竟相当于多少公斤的水呢?
一亩地,其面积相当于666.7平方米。当空中降下1毫米的雨水时,这一亩土地便仿佛被“注水”了0.667立方米的水量。而每立方米的水重达1000公斤,那么这便意味着有近600公斤的水分被注入了这片土地中。
据权威部门的研究,一次降下5毫米的雨水便足以使旱地浸润3至6厘米的深度。
视频:一毫米降雨量究竟有多少?
对于经常关注天气的朋友来说,
一场雨后,
气象台会迅速为我们揭示
降雨的具体量与级别。
那么,这个降雨的测量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严格的测量流程和精密的设备。
雨量数据的测量依赖于一种叫做雨量筒的设备,这是一种设计精良的圆筒状工具,直径为20厘米。其中设有一个漏斗和一个用于收集雨水的玻璃瓶。当雨水顺着漏斗流入玻璃瓶内时,雨量的多少便被精准地记录下来。
而在家中,我们也能简单模拟这一过程。只要找来一个口径适当的碗或塑料容器,在其底部打一个,再配合一个无盖的罐子和一个玻璃瓶,便能自制一个简易的雨量测量工具。
至于降雨量的等级划分,气象局有着明确的规定。
如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至9.9毫米之间便被归类为小雨;而在10至24.9毫米之间则为中雨;超过这个范围,雨量便会依次被划分为大雨、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等不同级别。
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具体规定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仍以这些标准为依据。
气象科普为您带来更多气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