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_儒林外史60个人物性格特点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赣州有一名知府,名叫杜仪,人称杜少卿。其父清廉为官,离世时未留多少家产。祖上遗留的田产与万两银子交由杜仪继承。杜少卿并无经商之才,心慈性软,且热衷于广交朋友。生活拮据时,他便卖地度日。

杜少卿的父亲曾有一位忠心的管家,娄焕文,长期打理家中的房产账目。娄焕文为人正直,从不藏私,对贫困亲友大力相助。他的诚信与善良深深影响了杜府的每一个人。

娄焕文年老多病,靠杜少卿赡养。每当子孙来访,杜少卿会暗中赠予他们银两以助其生活。后来,娄焕文归乡心切,希望能在子孙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杜少卿深知其情,便派人送娄焕文上船返乡。

临行前,娄焕文对杜少卿语重心长地提点,人若德行好,就不愁没有饭吃,没有路走。杜少卿铭记在心。

一日,杜少卿的同学臧荼前来求助,因帮助他人购买秀才之位却因原因无法继续售卖而退还银子。杜少卿慷慨解囊,施以援手。他又常助人解决生活与事业上的困难,有时甚至慷慨至极,不顾自身家业。

杜府的张俊民懂医术,因户口问题无法参加当地考试而求助于杜少卿。杜少卿因父亲曾捐建考棚之善举,便慷慨答应送其子去应考的条件是捐修学宫之款。

门客倪廷玺因养母不仁而被赶出家门后求助于杜少卿。杜少卿虽知重建戏班子需大量资金,但仍先借予倪廷玺以助其谋生。

杜少卿以卖地之钱助人一臂之力,无论求助于他的人是何等样人——好汉、壮志未酬者、落难后再起之士或奸诈小人——他都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家中的田地渐渐被卖掉,最终只剩下一套宅子。

杜少卿的祖宅美丽而雅致:走过曲折的走巷方能到达后面的花园;赐书楼、牡丹厅、芍厅等建筑彰显着书香气息;左邻右舍的布局与三间密屋构成他的书房。如此景象对于宅家之人而言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当娄太爷遗言提醒他南京或可谋生后,他便决定卖掉祖宅并举家迁往南京。他在南京的生活也与朋友和妻子一起度过,时而游山玩水、赏景品茗。即使手头拮据时也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尽管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并批评他败尽家业、无志向等,但他在朋友间谈经说史时流露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夫妇间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之上弹琴饮酒、知命乐天;对立法也有自己的看法如: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妾等。

然而吴敬梓的生活并不宽裕在移居南京后便开始贫困度日直至他去世前完成整部《儒林外史》。他的离世也颇具戏剧性在扬州的船上与好友把酒言欢之后突然辞世身旁只有幼子守候陪伴凄凉之境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