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_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有RNA吗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更新内容
必修一
第一章:
1. 强化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的说明,详细解释了其在相对性状遗传、性状分离现象中的应用。
2. 引入了“表现型”和“基因工程”的概念。
第二章:
1. 在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方面,进行了节首问题的探讨。
2. 明确提出了减数I和减数II的概念。
3. 强调了不良环境对细胞形成的影响。
4. 删除了“类比推理法”,更新了思考讨论部分,增加了摩尔根解释的验证方法。
5. 针对红绿色盲患者的交通安全,增加了关于伴性遗传的相关信息介绍。
第三章:
1. 将“肺炎双球菌”改为“肺炎链球菌”,更正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描述。
2. 旁栏“相关信息”处增加了细菌夹膜作用的内容。
3. 艾弗里的实验过程、方法、思路和过程均有所改变。
4. 引入了“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5. DNA的结构模式图增加了脱氧核苷酸的放大图,详细介绍了1'-C、5'-C,从而更深入地解释了DNA的3’端和5’端。
6. 将DNA复制时期改为“细胞前的间期”。
第四章:
1. 转录过程中强调了RNA聚合酶的解旋作用,详细描述了合成的RNA与“DNA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2. 密码子表增加了注释,包括终止密码子和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
3. 增加了“皱粒豌豆形成机制”的图解,并简要介绍了囊性纤维病的症状。
4. 引入了“表观遗传”的概念,详细解释了DNA甲基化等知识点。
5. 删除了旧教材中小字部分对细胞质基因的介绍。
第五章:
1. 旁栏的“相关信息”介绍了诱变育种的原理。
2. 详细阐述了结肠癌的发生原因和大致流程。
3. 重新定义了细胞癌变的机制,强调了原癌基因表达过度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癌变。
4. 对基因突变的特点进行了更新,重点强调了中性突变。
5. 引入了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并详细解释了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删除了对“染色体组”的详细介绍。
6. 在介绍二倍体和多倍体时,不再强调“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而是直接以“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来描述。
8. 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将“龙胆紫染色剂”替换为“甲紫溶液”,并增加了“卡诺氏液”的介绍。
9. 更新了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现种类数,删除了部分具体病症的详细信息。
第六章:
1. 增加了通过化石证据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和演化历程的内容。
2. 重新引入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证明生物的进化关系。
3. 增加了胚胎学和分子水平的进化证据,包括胚胎发育的历程和细胞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4. 对共同进化知识点的描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强调了物种间的互助作用。
5. 强化了收割理论,即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并更新了部分内容为“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