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自己的主见_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主见


在孩提时代,我们常常被家长教导要听话,否则就会被贴上“不乖”、“不好”的标签。而当我们成为父母后,随着“自由”、“快乐”育儿理念的盛行,很多人开始认为,孩子的听话等于丧失了自我。这是一种被误解的概念。

如果家长错误地将“听话”视为不良特质,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对孩子的无序行为和失礼行为视而不见,误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或个性所致,这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既不希望孩子盲目顺从,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也不希望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那么,如何平衡孩子的独立性与其自我中心倾向呢?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学习的基础,尤其在孩子年幼时,他们通过倾听学习语言、了解世界。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社交技能发展。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具有倾听能力的孩子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判断,而不仅仅是盲目接受或顺从。倾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在面对生活时能够独立自主。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关键在于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尊重并非意味着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而是在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例如,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如选择衣物或玩具。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太小而不给予其选择的,但实际上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父母也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用同理心去倾听他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有些家长急于求成,过早地让孩子独立承担一些任务,如独自乘坐火车或做饭等。这样做可能对孩子的安全构成威胁,并且违反了孩子的发展规律。

培养独立性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到其他孩子早些独立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如此。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成熟度和处理意外的能力来决定是否培养其独立性。

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建立行为规则。提及规则时,一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这会限制孩子的自由。“规则”并非与“自由发展”相矛盾。

适当的规则是为了保护孩子自身安全和他人的利益。这些规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和探索,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他人的界限。

从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并更好地释放他们的天性。

“规则”是教养的一部分而非压抑孩子天性。父母应制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规则同时保护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推荐阅读

探秘宇宙: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启蒙!

学生生涯规划指南:避免六大误区!

花式夸奖孩子真的有必要吗?还是只是形式?

优质高中入学攻略:普通初中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