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是什么意思_有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园地,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在课堂之中,教师的对学生之影响源于其综合教学能力,而亲和力则是课堂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亦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上通过情绪状态得以体现。在授课时,教师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mood 氛围。教育界一致认为,教师既需要"扮演角色",又不可完全沉浸在角中。"扮演角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专业性,需不带个人情绪地传递工作时的积极情绪给学生,因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这样的情绪助推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而"不可完全沉浸"则是指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担任着指导与辅助的角色。

教师的亲和力也表现在身体语言中。这其中涵盖了面部表情、手势以及眼神等要素。教师应该保持面部表情自然微笑,以展现其专注和真诚,并避免皱眉或显得严肃。手势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强调和示范,更能直观地引导学生行为。手势应当自然流畅,不夸大也不拘谨;变化应适度,避免过于频繁。教师的眼神在授课前应扫描全班,以建立与学生的联系。授课期间,眼神应与学生的转移相配合,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老师的眼神也需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赞赏、鼓励或是提示。

教师的亲和力还表现在教学语言上。这要求教师的语言需亲切而有感情,不显得生硬和冷淡。同时需做到准确清晰,避免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的情况。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要洪亮并充满热情。语言表达需有条理,避免冗长和重复。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传递知识、建立师生情感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教学亲和力的外在体现。教师应不断加强语言表达的练习和专题培训,提高其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