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完整歌词_《琵琶行》全诗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亦作璧,字征明。自四十二岁始,以字行世,更字征仲。因其先世居于衡山,故有“衡山居士”之称,世称“文衡山”。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及文学家,,籍贯长州(今江苏苏州)。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逝世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九十余岁。他曾任翰林待诏,学识渊博。
文徵明的书法初以李应祯为师,后广习前代名迹,各类书体皆有独到之处。尤擅行书与小楷,笔法温润秀劲,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之势,却有晋唐书法的风致,形成自家风貌。其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相得益彰,被誉为“明朝第一”。
在书法创作上,文徵明的行书作品《琵琶行》之二尤为出色,此作完成于他88岁时,现藏于湖南博物馆。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名为《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引等是汉魏乐府的名曲形式之一。此诗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多变,平仄不拘,用韵富有变化。歌、行、引原为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当时白居易任谏官,因越职奏事得了,被贬为江州刺史。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他偶遇琵琶女,被其身世与音乐所打动,创作了这首传世名篇。
诗中融合了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情感,使得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命运的无奈与人生的沧桑。诗中写景、写音乐的手段高超,与诗人的身世之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与感染力。
浔阳江边夜色正浓,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主人下马,客人登船,本欲举杯畅饮,却缺少了管弦的伴奏。醉意未成而惨然别离的情绪已生,离别时只见茫茫江面上月影婆娑。忽然听到水面之上传来琵琶声响,令人忘却归家之念而停船欲听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