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符号在哪_项目符号书本样式怎么设置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原因,大段文字标记还存在一个深远影响阅读理解的问题。知名心理学家约翰·邓洛斯基的研究发现,划线动作对大脑有着一种“欺骗”的效果,会使大脑误以为你已经记住了内容。
这种误解被普杜大学心理学家杰佛里·卡皮克称为“能力错觉”。这种错觉在我们上学时可能都有过体验:在书上划线似乎让我们觉得自己理解了内容,但在真正需要运用时却无法准确回答。要检测自己是否陷入这种“能力错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合本,尝试回忆并自我检测。
那么,既然标记有这样的害处,我们是否应该完全摒弃它呢?或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标记呢?
我们需要明确标记的目的。密歇根大学的信息和历史教授保罗·艾德沃兹认为,标记的初衷是为了在二次阅读时能够快速锁定关键信息,便于我们带着问题深入理解概念。
阅读专家艾比·马克斯·比尔提出,标注时应当仅圈注关键词,避免过多标注短语。适合标注的关键词应是那些在句子或段落中含义丰富的词汇。若确实需要标注段落,建议是在你打算在其他地方引用该段落的前提下进行。
要做好标记,关键在于寻找文章或书籍中的关键概念。这些关键概念通常隐藏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的起始和结束,以及段落标题中。特殊字体如黑体字、斜体字等也是标记的好地方。
标记的精简,有助于我们的思考。当我们在书上或文章中仅标注了关键词或句子时,大脑会更为积极地思考,试图还原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若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大脑会以已标注的概念为核心,从文章中寻找其他支持性的段落。
著名的生产力专家蒂亚戈·福特提出了一种名为“渐进式笔记”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将笔记法分为五个层次,特别强调了标记的重要性。
- 第二层为关键词标注层,找出并标注关键词。
- 第三层为深入层,对已标注的关键词中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高亮标注。
- 第四层为思考层,用个人语言笔记并写下感想。
- 第五层为总结层,将前四层的要点总结成新的理念或想法。
蒂亚戈指出,并非所有文章的总结都会达到五层之深,有些可能只停留在第二层,而极少数会达到第五层。
在阅读过程中谨慎地进行标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标记的目的在于为下一次阅读提供指引,使下一次阅读更具针对性。通过不断总结阅读结果而非重复阅读全书,可以有效促进认知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