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密铺》教学设计调整版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密铺》

教材分析:

《密铺》是一门以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为主的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此课程,学生能够深化对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

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密铺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可密铺图形的特点;第三部分则通过欣赏和设计密铺图案,感受密铺的奇妙和美感。

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将更多地放手让学生操作,利用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探索密铺的奥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趣味性,提高其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学生能够理解密铺的含义,认识可密铺的平面图形,并探索其特点。

2. 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

3. 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学生能够体验数学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并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明确哪些图形可以单独进行密铺。

难点:理解图形可以密铺的原理。

教学准备与过程:

一、引导观察,理解密铺概念

1. 导入话题:师生交流家中装修时铺地砖的情景,引出地砖的“一块挨着一块”的铺设方式。

2. 动手操作: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小地砖”,尝试在小白板上进行拼贴。

3. 展示与讨论:展示学生作品,重点观察圆形和正五边形拼成的图案,总结出密铺的两个特点:无空隙、不重叠。

4. 概念介绍:介绍密铺的定义,即图形之间无空隙、不重叠的铺设方式。

5. 无限延伸的展示:展示平行四边形无限延伸的密铺效果,引导学生想象其无限延伸的情景。

二、实践操作,探究密铺本质

(一)认识可密铺的平面图形

2. 引发疑问:为什么有些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行?学生提出疑问后,引导其探究图形可密铺的原因。

(二)探究图形可密铺的原因

1. 探究任意四边形的方法:请成功用任意四边形密铺的学生分享方法。学生讨论后猜测与图形的什么有关。

2. 从“角”入手的研究:引导学生对任意四边形的内角进行标记并尝试拼合,讨论其与密铺的关系。教师演示小结:任意四边形可密铺的原因在于其拼接点四周的几个角的和为360°。

3. 其他图形的研究:小组合作,利用学习单上的图形研究其他图形可密铺的原因。通过研究得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可密铺的原因也是其拼接点四周的角和为360°。同时反证正五边形不可密铺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感受密铺魅力

1. 介绍可密铺的五边形种类(虽然正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但存在其他可密铺的五边形)。

2. 多种图形组合的密铺应用:展示正五边形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密铺效果。

4. 课后作业:应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密铺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