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_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古诗翻译


【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退居家乡石湖后所创作的一组田园诗。这组诗共六十首,每首都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情景。其中的这首诗,巧妙地勾勒出了农村夏日生活的一个生动场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有着“石湖居士”的雅号。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风平易近人、浅显易懂,且清新妩媚。他的诗题材广泛,尤其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内容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字词解读】

“肥”字在此处描绘了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象;

“稀”字则表达了事物稀疏、数量较少的意境;

“日长”指的是白天逐渐变长,突显了季节的特色;

“篱落”即篱笆,为乡村的常见景象;

“唯有”则表示一种独特的情况,强调了接下来描述的景象的独特性;

“蛱蝶”指的是蝴蝶,是诗中提到的活跃于篱笆旁的昆虫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棵棵梅子树变得金黄,杏子也日渐成熟;

荞麦花盛开如雪,而油菜花则显得稀疏;

随着白天的延长,篱笆的影子在阳光下逐渐缩短,路上却不见人影;

只有蝴蝶和蜻蜓在篱笆周围翩翩起舞。

【深入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唯有蜻蜓蛱蝶飞”这一句,通过描绘蜻蜓和蝴蝶的活跃,间接展现了村中的宁静。这种静中有动的描绘方式,更加突出了村庄的宁静与祥和。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初夏、晚春时节的江南田园风光。诗人以清新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农村初夏的恬淡景象及农民的忙碌。全诗意境活泼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展现出质朴清新的乡村气息。诗人对农村初夏时农民的忙碌气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整首诗读来意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