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不可耐是什么意思_俗不可耐的下一句是什么
在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沂水秀才》的短小故事,虽仅二三百字,却蕴涵着深意。
故事以沂水地区一位身份成谜的秀才为主角。作品中未提及秀才的姓名,仅以“某秀才”指代。有些学者解读《聊斋志异》时提出,蒲松龄为作品中角色命名极富深意。品德高尚的角色方能拥有名姓。
相反,品德稍逊的角色常只有姓氏,如“张某”、“李某”等。更甚者,仅有名号而无姓氏。在古代,姓氏代表家族荣誉。无姓氏者,象征着被家族所排斥。由此推测,《沂水秀才》中的“某秀才”品质或许并不高。
故事描绘了某秀才在山中夜读时,两位造访的奇遇。她们在室内一番互动后,留下一条写有诗句的白绫巾及一锭白银。秀才粗略瞥视白银,却未细观其上的诗篇。
两位离开后,秀才迅速将白银藏于袖中。不久后,他发现银子不翼而飞。这一幕后,更有蒲松龄附记的故事后话,使文章更具回味。
更为引人深思的并非故事本身,而是蒲松龄笔下的社会观察与批判。故事后的附记列举了现今社会依然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如:“揖坐时若让上下”,现今聚会时仍有不少人为了座位而推来让去。
财奴哭穷的行径同样随处可见,似乎许多人身边都有这类人存在,将哭穷视为社交手段。
再如醉人歪缠,酒后失态者屡见不鲜,总有些人酒后无德,借酒撒泼。
作调或许不再存在,但刻意模仿外国人却十分常见。
市井恶谑低俗玩笑在不少场合也能听到,总有人以低俗为乐。
任憨几登筵抓肴果这一现象亦不可忽视,任由孩子公共场合失态的现象时有发生。
语次频称贵戚这种夸大其词的行为同样屡见不鲜。有些人在闲谈中常常夸大其词,声称自己与有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