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靠什么分辨主人_兔子把人类当成什么
“兔,形似矩,其尾似圆形。”
兔子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小动物,因其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也成为了现代宠物大军的一员。它陪伴我们走过漫长的岁月,无论是出土的艺术品还是历史文献资料中,我们都能看到兔子的身影。虽然它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的形象不断变化,但它从未缺席。
《诗经》中也有关于兔子的描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其中的燔和炙都是指烤肉的方式,从这可以看出,兔子曾是我国古代的口粮之一。
在《礼记》中,兔子也有其特殊的称呼——“明视”。它既可作为食品,也可作为祭祀用品。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科技未萌芽的年代,关于兔子的传说和作品层出不穷,使得它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
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古人对白兔的特别之处感到好奇,东晋学者葛洪因此推断出白兔因修炼了500年而变得特别。这使得兔子的形象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根据古书《瑞应图》的记载,“赤兔为大瑞,白兔为中瑞。”白兔在古代是相当罕见的,其出现常被视为祥瑞之兆,需献给以彰显皇帝的贤明。
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白兔的记载越来越多,但其祥瑞的征兆却越来越少。在《唐六典》中,白兔的地位开始下滑。尽管如此,白兔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仍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欧阳修的《白兔》中写道:“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囚尽无益。”揭示了白兔作为笼中困兽的悲哀。尽管如此,白兔的神秘性仍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屈原在《天问》中对月亮和其上的兔子产生了疑问。月亮作为可以重生的,其上的兔子自然与长生不老有关。而在古代人们的认知中,西王母是一个掌管不死、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她的住所附近到处是不死仙,而她的画像石中常常出现兔子形象,被认为也掌握了制作仙丹灵的能力。
关于兔子的永生探索从未停止。死亡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永生对人类具有巨大吸引力。有关不老的探索记载中,大都与兔子有关。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与兔子的某些习性有关。
在我们的文化中,月亮与兔子紧密相连。嫦娥奔月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嫦娥的原型其实是西王母身边的会跳舞的蟾蜍。虽然在某些描述中兔子也参与了捣制不死的过程,但当时兔子并非仙子的宠物,其地位比仙子还要高。
从古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兔子是白兔。联系前文白兔是活了500年变成的,这一切也就说得通了。如今我们知道,白色的皮毛只是一个误会。其他动物也可能有白毛后代,就像现在所谓的白色老虎、白色狮子一样。
这次误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几个世纪来兔子与我们的关系。从口腹之欲到后来的“修仙”诉求,兔子被赋予了“得道成仙的永生愿景”。下次再看到小白兔时,是不是会觉得它的灵气又多增添了一分?毕竟,它们的祖先可是高高在上的月宫神仙。
参考文献
《兔文化研究》
《历史上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