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多少字_840代表长恨歌吗
重绘千年爱情传奇《长恨歌》
在公元806年的一个历史节点,半个世纪后的“马嵬坡事变”成为了诗人白居易的创作灵感,他以《长恨歌》浪漫的笔触,将这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再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观点认为,《长恨歌》几乎可以代表唐代的文化精神。这篇叙事诗的诞生,不仅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更是跨越国界,影响了远在东瀛的日本文化。《源氏物语》与《枕草子》这两部日本文学的瑰宝,也从中汲取了《长恨歌》的精髓。甚至在17世纪,日本皇家画师狩野山雪还将这840字的诗篇以长达20多米的画卷形式呈现,现藏于爱尔兰的切斯特贝蒂图书馆之中。
当上海古籍出版社得知这幅画作的存在后,迅速与馆藏方取得联系,决定在国内出版并引入该画作。他们邀请了复旦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中心的陈尚君来解读此画。
为何在几百年后的日本,仍能出现如此震撼的大师级作品?这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白居易作为当时深受日本人喜爱的诗人,《长恨歌》在日本的影响尤为深远。当地不仅出现了对杨贵妃的崇拜文化现象,还为其修建了墓地和塑像。
尽管历史上有许多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但大多数只是片段式的展现。而狩野山雪的这幅画作却与众不同,它从“杨家有女初长成”开始,一直画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完整地呈现了整首诗和整个故事。打开画卷,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盛世的门,每个细节都如同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生动。
在绘画风格和技巧上,狩野山雪明显受到了宋元绘画的影响。他运用水墨勾勒,展现出山云缥缈的意境;同时采用大量的留白手法,突显人的渺小和寻找贵妃芳魂的不易。
这幅画卷也体现了日本绘画粗犷、线条明快的风格特点。如贵妃之死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唐人对贵妃死亡的不同说法,还通过画面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张力。画面中的大臣们哭泣,表达了对贵妃不幸遭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