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灰比计算公式_水灰比密度计算公式


单位体积材料所具有的重量被称作密度,通常以kg/m³及g/cm³作为表示单位。相对密度(或称为比重)则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材料密度与水密度之比,这是一种非度量的比较方式。由于水的密度接近于1克/立方厘米,故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用g/cm³表示的密度视作相对密度。

微密性测量——只有从精细测量的铸铁件截面中切割下极小部分,方能测得铸铁的真实密度。铸件内部可能存在疏松现象,因此当对整件进行测量时,其显示的密度值可能会低于坚实试样的密度。

结构与密度——铸铁的密度取决于其的相对量和类型。室温下石墨的密度为2.25g/cm³,对铸铁的总密度产生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基体的密度范围在7.32至7.86 g/cm³之间。

高强度铸铁由于石墨含量较少,其密度会比低强度铸铁的更大。不论是片状石墨还是球状石墨,其含量在铸铁中的表现对密度影响甚微,两者密度相近。

珠光体的密度(7.78g/cm³)略低于铁素体的(7.86g/cm³)。但当珠光体铸铁经过完全退火后转化为铁素体铸铁时,因形成更多的石墨,其密度会减少0.1至0.2g/cm³。在非合金铸铁中,不含石墨的白口铁具有最高的密度(7.6至7.8g/cm³)。

特定铸铁的密度特点

对于片状石墨铸铁和球墨铸铁,它们的密度具有其独特的特性。

可锻铸铁的密度特性

白心可锻铸铁的密度较高(最高达7.7),但这一数值会随着铸铁断面尺寸的变化以及断面的脱碳程度而有所不同。

其他铸铁材料的密度概述

其他类型的铸铁材料也各具其独特的密度特性。

成分对密度的影响——灰铸铁密度的近似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密度(g/cm³) = 8.105 - 0.223×C% - 0.091×S% - 0.071×P%

增加石墨碳的含量会降低其密度,而增加硅含量则会降低铁素体铸铁的密度。通常,改变锰和硫的含量对铸铁的密度影响不大。

在熔炼阶段,建议采用的铁水密度值范围为6.65至7.27克/厘米³。

在设计阶段预测铸件重量时,需要确定合适的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