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动心忍性_动心忍性怎么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 归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中记载,舜于田野之中被举用,傅说于筑墙之间被提拔,胶鬲从商海中得遇良机,管夷吾因狱得释而受重用,孙叔敖隐于海滨而被推举,百里奚自市中获救而显贵。故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译文解读

舜从田野的劳作中被选拔出来,傅说从筑墙的苦力中被提拔,胶鬲从商海的沉浮中遇到机会,管夷吾从狱官手中得到并得到重用,孙叔敖在隐居之地被发掘,百里奚从市场中获救并被赋予高位。上天欲将重任交付于人,必先使其内心受尽煎熬、筋骨劳累、饥寒交迫、身心俱疲,以此锻炼其意志,增强其能力。

人们常因犯错而得以改正,内心困苦、思想受阻方能奋发向前。情感与思绪显露在表情与声音中,而后被人理解。一个若无坚守的大臣与辅佐君王的贤士,对外无相抗衡的邻国与外患,常会有的危险。

由此可知,忧患可使人成长,安乐则易致人沉沦。

三、重点词语释义(文中划线词详解略)

四、核心句式翻译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为因此要让人心志坚韧、忍受磨难,以此增强他不能做到的能力。

2. “人恒过,然后能改”表示人常常犯错,之后才能改正。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为一个如果没有能够辅佐君王的大臣和足以为的忠良之士,在外又没有相抗衡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往往就会有的危险。

五、文学知识

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编撰的孟子讲学游说的言论记录。

2. “四书”包括《孟子》、《大学》、《中庸》、《论语》。

3.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六、理解性默写要点

1. 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人需经历忧患才能成长,过于安乐则易导致堕落。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逆境造就人才,安乐则使人沉沦。

3. 第二段主要阐述了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磨难。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是必须先使他的内心痛苦;在行动上受磨练的是扰乱他的行动;在生活上受磨练的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劳作之苦。

七、简答题

1. 本文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后成就伟业的事例,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文章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2. 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圣君贤臣的事例作为例证;第二段概括了这些事例并得出结论;第三段和第四段则进一步阐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4. 第一段中的六位人物共同点是通过经历艰苦磨难后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这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