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称为什么 孟子被称为什么
孟轲,被誉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关于其生卒年份的具体记载,史学界仍存争议。尽管《列女传》与《孟子题辞》中记载了孟轲师事子思的经历,然而依据史载,子思在孟子出生时已逝世约三十年,因此《史记》中记录的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这一说法显得更为可靠。
孟轲与子思在思想上有密切的联系,这在《孟子》一书中得到了体现,书中五次提及子思。后来,荀子将他们合称为“思孟学派”,这在儒学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孟轲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曾自称“私淑”孔子,即内心深处期望成为孔子的弟子,然而却未能如愿。孟轲因其对孔子学说的真挚传承,被尊称为“亚圣”,其学说也因此常与孔子学说并称,合称为“孔孟之道”。这种并称的惯例出现在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之后。在此之前,孟轲的地位尚未达到与孔子并驾齐驱的高度。
孟轲的思想是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成为承接孔子思想的重要学者。孔子倡导的“仁”与“礼”的理念,在孟轲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孟轲提出了以民众为本的“仁政”思想,他强调君主应重视并爱护民众,甚至认为民众比和君主更为重要。孟轲还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心性论。
孔子强调个人修养,主张“修己安人”,讲究忠恕之道,推己及人。而孟轲则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修养论,这一理论对于塑造气节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孔孟之道一脉相承,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理念,更在实践上加以发扬光大,使儒学得以延续并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