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动物 常见50种两栖动物


生存至今的两栖动物,属于滑体亚纲,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大类。

无足目的两栖动物,又被称为蚓螈。这些生物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没有四肢,形态酷似蚯蚓,身上布满了环褶,尾巴极短。蚓螈一部分为卵胎生,一部分为卵生。它们偏爱湿润的土壤环境,与蚯蚓的生活习性颇为相似。尽管它们的视力不佳,但拥有位于鼻子和眼睛之间的伸缩性触突,用以嗅觉探查。特别的是,蚓螈是现代两栖动物中唯一拥有皮麟的代表。作为肉食性动物,它们以土壤中的蚯蚓和昆虫为食。

有尾目两栖动物则可追溯至侏罗纪时期。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终身保留着尾巴。多数有尾目的两栖动物都具备四肢。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上差异不大,包括各种鲵和蝾螈等。如今,这些生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特别是北美洲地区。有尾目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样,包括水生、陆生和树栖等。在所有两栖动物中,有尾目的个体差异最大,既有如大鲵般身长可达1.8米的大型生物,也有如墨西哥索里螈般身长仅3厘米左右的小型生物。

无尾目两栖动物则起源于三迭纪时期,现今大多数两栖动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多数离不开水环境,其卵在水中经过后,成体的尾巴会逐渐消失。例如,蝌蚪在水中用腮呼吸,而经过后的成体则主要依赖肺进行呼吸,但多数成体的皮肤仍具有一定的呼能。无尾目两栖动物的颈部并不突出,缺乏肋骨结构。前肢的尺骨与桡骨、后肢的胫骨与腓骨均会愈合,导致爪无法灵活转动。尽管如此,它们的四肢肌肉却相当发达。

总体而言,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令人惊叹。无论是生活在湿润土壤的无足目,还是终身带尾的有尾目,亦或是多数离不开水的无尾目,每一种两栖动物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