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作者 岳阳楼记哪一年写出来的
《岳阳楼记》与“忧乐精神”的壮丽篇章
当我们提及岳阳楼,心中便自然涌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早已成为传世佳作。您或许有所不知,这篇文章的诞生地并非在岳阳,而是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
范仲淹,这位历史上杰出的家、文学家,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来到了邓州。他在此地创立了书院,以培养人才。这所书院因地处邓州百花洲旁而得名为“花洲书院”。恰逢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岳阳了岳阳楼。新楼竣工后,滕子京派遣信使带着楼宇的文图,邀请范仲淹为新楼作记。范公欣然答应,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花洲书院,面对新楼的文图,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文章中描述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等句子,正是范公在那时的心境写照。花洲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是邓州治学兴学的重要场所。范仲淹在这里写下的《岳阳楼记》,其中蕴含的“忧乐精神”,对邓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忧乐精神”现已成为邓州的“三种精神”之一,与雷锋精神、渠首精神并列。
多年来,邓州以花洲书院为依托,大力弘扬和宣传范公的精神。如今,书院不仅是一处治学之地,更成为了廉政教育的基地。在这里,员们可以感受到范公心怀百姓、廉洁自律的“忧乐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历久弥新,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漫步在花洲书院中,您可以听到反复播放的《岳阳楼记》朗诵。当您游览结束折返时,范公的塑像会立于处,仿佛在向您诉说他的故事。耳畔回荡着范公的诗句,抬头望去,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阔情怀。这一份情感,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到访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