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置深度_基础埋深一般取多少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详细规定了关于基础埋置深度的标准,具体到第5.4.3条。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必须达到1.0米。若地基为风化层不厚的硬质岩石,其基底应当被安放于基岩的未风化层之下。这是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固性。

在受到水流冲刷的环境中,必须根据路基设计洪水频率来计算冲刷深度。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米的位置,以增强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

考虑到冻结深度的影响,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0米时,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米,且最小埋置深度不得少于1.0米。若冻结深度超过1.0米,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则不应低于1.25米。对于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米范围内的地基土,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防冻害。

路堑挡土墙的基底要求在路肩以下不小于1.0米,并需低于边沟砌体底面至少0.2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基础位于稳定斜坡地面上时,前趾的埋入深度及其与地表的水平距离需满足表5.4.3的规定。对于位于纵向斜坡上的挡土墙,若基底纵坡大于5%,则基底设计应采用台阶式,以适应地形变化。

提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何要严格遵循这些埋置深度的规定?这便涉及到了一个名为“大气影响深度”的概念。

大气影响深度是指自然气候因素如降水、蒸发和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地基土胀缩变形的有效深度。规范中对不同情况下的挡墙基础埋深所作的规定,其目的正是要将挡墙基底埋设在大气影响深度以下,从而避免因基底变形导致的挡墙开裂等病害。

特别是在膨胀土边坡的情况下,基础的埋深显得尤为重要。膨胀土的影响深度通常在1至3米之间。如图1所示,强膨胀土边坡的挡墙基础埋深达到了3米。对于膨胀土的相关知识,读者可参阅我的上一篇文章。

图1展示了膨胀土边坡抗滑挡墙的加固方式,从中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基础埋深的重要性及实际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