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可变成本_平均可变成本公式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分析
1. 利润的核算: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在成本方面,主要有两种类型: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注重机会成本的概念,即企业因选择某种生产方式而放弃的其他可能收入也被视为成本的一部分。
经济学家在衡量经济利润时,会从企业总收益中减去所有与生产及销售物品和劳务相关的机会成本。
而会计师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仅从企业总收益中减去显性成本。
2. 关于成本的详细分类:
(1) 固定成本:不会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2) 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3) 平均成本:将总成本平均分配到每一单位产量上。
(4) 特别提到的是平均固定成本,它是指将固定成本均摊到每一单位产量上。
(5) 平均可变成本则代表的是每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可变成本。
(6) 边际成本:指额外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在此,Q代表产量,TC代表总成本,ATC代表平均总成本,MC代表边际成本,AFC代表平均固定成本,C代表平均可变成本。
其中,平均总成本(ATC)的计算公式为总成本除以产量(ATC=TC/Q)。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有效规模的概念,即那个能使平均总成本达到最小的产量点。
边际成本(MC)则被定义为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改变量(MC=ΔTC/ΔQ)。
当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汇时,便代表了有效规模的产量。
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呈现U型,这表示随着产量的变化,边际产量先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随后开始递减。
在长期视角下,由于固定成本具有可变性,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经济情况:
① 规模经济:指长期中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② 规模收益不变:即长期中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恒定。
③ 规模不经济:则表示长期中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