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于东山之上_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下句
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植于心的故乡,而每个故乡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份对故乡的眷恋,似乎已成为我们心灵的共鸣。
虽然月亮的孤寂之美令人沉醉,但在古代的诗篇中,她从不孤单。她常常与山川相伴,如“山高月小”的景象屡见不鲜,描绘出无数令人陶醉的画面。
我生长在山东的大平原上,从未见过山峦的我曾幻想山是天地间的巨大支柱。长大后见到真正的山,才恍然大悟。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月亮与山并无交集,正如苏东坡所描绘的“月出于东山之上”,那是我无法想象的景象。
我的故乡,虽无大江大河,却有数个苇塘点缀。在我孩提的眼中,虽无法比拟洞庭湖的浩渺,却也有其独特的烟波之美。夏夜黄昏后,我躺在场院的地上数星星,或是点起篝火捉知了,这些简单的乐趣总是让我乐此不疲。
更晚些时候,我独自一人走到苇塘边。那时我抬头看到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心中不由得萌生一种莫名的情愫。我曾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重叠在一起,那清光更加晶莹剔透。
尽管我离开故乡已有数十年之久,游历世界各地。从莱芒湖到非洲大沙漠,从碧海到高山,我看过无数月亮。但在我心中,那个故乡苇塘上空及水中的小月亮仍是最为特别的。无论我身在何处,心中总是惦记着它。
如今的我虽已年老,但居住的朗润园风光绝妙。此地有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点缀其中的土山。每当夜晚降临,一轮明月映照其中,上下空濛,荷香远溢。但每当这样的良辰美景出现时,我所思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塘中的那轮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成我的习惯。思乡之情既有追忆、惆怅、留恋与惋惜,又何尝不是一种微苦中的甜美呢?那轮明月总是让我心系故乡。
月是故乡明。我何时才能再次见到故乡的那轮明月呢?我凝望南天,心已飞回故里。
写于1989年11月3日
(节选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