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繁体字_后繁体字两种
如今这般
学识不够可不随便刷微博
遇上认真的文化人儿就难堪了
前些日子
文学出版社的条微博引来热议
原想文艺一把
但网友的火眼金睛不容小觑
“钱钟书”被指应更正为“钱锺书”
他们的敏锐堪比朝阳群众的眼睛
然而也有些看客说
这类“学识”实属为难他人和自己
弃之可惜吗?
今天,知识君就来聊一聊
大师名字书写的奥秘所在
▼
“钟”字现在有多种写法:
“钟”、“锺”、“鍾”、“鐘”
其中后两者为繁体字
皆读作zhōng
但两字的含义有所不同
"钟"意为集中情感,"锺"则是一种乐器。
简化后,二者含义混淆。
钱老在钱家是“鍾”字辈
他周岁时曾抓周得书一本
遵家族传统为其取名“鍾书”。
他的兄弟姐妹也有别样名字:
钱鍾韩、钱鍾泰、钱鍾霞等。
汉字简化后,多“zhōng”统一为“钟”。
但钱老生前并不接受自己名字中的“钟”。
他的手迹中一直自称“鍾”。
折中考虑,出现了“锺”字。
因钱老的影响力及社会尊重,简化后的“锺”再次被采用。
专用于名字如“钱锺书”、“锺子期”等。
甚至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书写时应当选择“钱锺书”。
这也是对这段历史公案的尊重。
▽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读音小知识/
名人对自己的名字常有特别讲究
"恪"在普通话中只有"kè"一音
但很多人会将陈寅恪的名字读作"què"
一旦他人读错,他们会很认真地纠正。
因为陈寅恪是客家人,
"恪"在客家话中发音为"kue"
很多人发不出这个音,就顺势读了"què"
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讲普通话时夹杂方言音似乎不太合适,
但陈寅恪老先生的学问太大,
家人、学生和助手都尊称他为"陈寅恪(què)"。
我们也就不去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