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是从什么面吹向什么面的风_风是从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吗
季风,顾名思义,是在与海洋间产生的风,其风向随季节的规律性变化。古时人们已懂得利用季风的变化进行航海。如我国古代将季风称作舶风,郑和七次下西洋便顺应了季风的规律。
季风的形成原因,与和海洋在一年中的增温、冷却程度差异息息相关。具体来说,陆地比热较小,升降温速度较快,因此冬季较冷,形成冷高压,而海洋则相对温暖,形成低压,风便从吹向海洋;而到了夏季,情形则相反。这些现象早在1686年就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所发现。
除了自然因素,如大地形、行星风带等也会对季风的形成或加强产生影响。
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大气低层盛行风带统称为行星风系。信风、西风带等是其表现形态。
对我国影响深远的季风系统尤为显著。
冬季风从亚欧的冷高压吹来,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西伯利亚和蒙古是冷高压的中心,它们会吹出西北或东北季风。这种季风随季节变化而加强,甚至能影响到澳大利亚北部。
而到了夏季,青藏高原等地的地形影响,使季风沿着高原东侧及其以东地区流向我国东部。亚洲的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带来暖湿气流。
季风气候在我国表现尤为明显,冬冷夏热,干湿季分明。冬季风大干冷,夏季多雨。这种气候不仅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具体到夏季风带来的汛期,它是我国乃至全球季风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标志着雨季的开始。其暖湿气团性质不稳定,遇到山脉等地形抬升,便可能触发强降雨。
除了东亚,南亚、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也是季风活跃的区域。各地区的季风系统虽有所不同,但都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季风系统是全球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乃至人类文明都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