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_弘道最霸气十句话


15.29 孔子曾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释义】

“道”字在此,代表遵循万物自然法则的准则。如同《礼记·中庸》所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之谓教。”即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为“性”,依此本性便是“道”,遵循“道”的便是“修”。

“弘”在此处意为扩充、发扬。故此句意指,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扬“道”,而非“道”自动地使人变得高尚。

【思考启示】

并非是“道”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人们未能遵循“道”的指引。正如《资治通鉴·汉纪九》中董仲舒所言,周朝的衰败并非“道”的消亡,而是因为当时的者未能遵循“道”。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子孙后代不继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文化亦有消亡之虞。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的文明得以流传至今,这正好印证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

具体到个体层面,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遵循自然规律与准则,不断地观察、思考与实践,从而发扬这些规律与准则,这便是人们所能做的。而并非这些规律与准则本身会主动作用于人。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人们称之为“道”。这个“道”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个的偏好而改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提到,“道”是由人兴起并由人践行的。人类最初可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但随着智慧和道德的发展,文化逐渐丰富和完善,这就是“人能弘道”的体现。如果“道”能自动地使人变得高尚,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君子,每个时代都会处于治平之中,那么学习和修行便不再必要。

然而事实上,这并非真实情况。人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理解和遵循“道”,去发掘其深层次的意义并付诸实践。这正是“人能弘道”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