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暗示什么的_七星护体痣是什么神仙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世称朱文公。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儒学的集大成者。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高度评价了朱熹的地位,认为他与历史上的孔子同样伟大,在学术思想史及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朱熹出生之前,曾出现异象——天降喜火。这个喜庆的预兆,也为他后来的名字埋下了伏笔。
建炎四年(1130年),为避兵乱,朱熹之父朱松从福和县乘船迁至尤溪县,定居于南溪书院旁。就在同年九月十五日午时,朱熹在这个地方诞生。
关于朱熹的出生地,尤溪县城有着丰富的传说和记载。据民国时期的《尤溪县志》所述,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县城附近的“公山”与“文山”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势呈现出“文”、“公”二字形状。当时居住在水南郑安道别墅的朱松夫妇见此异象,惊叹不已。
特别的是,朱熹的面相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右耳面颊上排成一线排列的七颗黑痣,酷似北斗七星。这是否预示着他是文曲星下凡呢?
在历史文献中,关于朱熹面有七痣的记载颇多。明代宋濂在《宋九贤遗像记》中就有详细描述:“朱子面相庄重而富有福气,右脸颊的黑痣竟如北斗七星排列。”
而在更早的年代,一些农民在福建建瓯城关豪栋街的一处猪栏中意外发现了一块石刻的朱熹像。此像也显示出了朱熹右脸七痣的特点。
流传下来的还有1190年所刻的朱熹自画像石碑拓片。那是他在自感苍老之际所绘制的半身像,拱手于胸前,慈祥微笑的面容上,右颊的七颗痣清晰可见。
明代画家郭诩所绘的《文公先生像》、清代朱玉编纂的《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及李默所编《文公先生年谱》等著作中也都有所提及朱熹的七星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