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马字的成语_与马有关的成语
【典故出处】战国时期,公孙龙《公孙龙子·白马论》的记载。
【释义解读】公孙龙过分强调了“白马”与“马”的区别,从而夸大了白马的独特性,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共性联系。这种混淆个性与共性的手法,虽然能在一时辩论中取胜,却偏离了真实的逻辑和道理。
在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的府邸中,有一位名叫公孙龙的宾客备受尊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他的辩论技巧高超,著有《坚白论》和《白马论》等作品。其中,他最为人知的观点便是“白马非马”论。
一日,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拉城而过。城门守卫拦住了他,告诉他马匹不得出城。公孙龙反驳道:“我走的是白马而非马匹本身,城规只禁止马匹出城,并未特指白马不能出。”经过一番巧妙的辩驳,守卫无言以对,只得放行。
后来,孔子的后裔孔穿拜访了公孙龙。孔穿提到了其先祖孔子曾经的论述:在云梦泽的猎场上,楚王失弓后没有过多强求其归属地的问题,而是认为人拾得更为重要。公孙龙借此引申出“白马非马”的观点,他以“白”与“马”的分离为据,以彰显其辩论的独特性。他坚持此论的理由是作为他人的工具。
不久后,名满天下的学者邹衍来到赵都邯郸,受到平原君的热情招待。邹衍与平原君的一些门客进行交谈时提及了“白马非马”的争论。他表示辩论应追求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逻辑,而非仅在字眼上打转。他认为模糊的定义和复杂的辩驳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场的人们听闻邹衍的见解后深感赞同。此后,平原君对“白马非马”这类辩论的兴趣逐渐减弱,公孙龙的影响力也慢慢减弱。
这段故事摘自《邯郸成语》,它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者的思想碰撞与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