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_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的登场如朝阳初升,他的形象无疑是整部作品的理想化人物。

“人生之路纵横交错南北走向,无论是将相神仙,其根源还在于平凡的世人。历史的兴衰更迭,犹如朝复暮的变换,而江风甚至能吹倒前朝的古树。功名利禄皆为虚幻,即使人们竭尽心力去追求,也不过是浪费了宝贵的时光。沉醉于三杯浊酒之中,任凭水流花落,不知归处何在。”

这段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那些未曾得到的总是最令人向往,而一旦拥有又往往觉得不屑一顾。这便是人生的常态。

书中描述,王冕七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依靠缝制衣物来供养他,使他得以继续学业三年。之后,他在邻居一家较为富裕的人家帮忙放牛,这一放便是三四年的时间。他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学习。

一次雨后,王冕看到荷花的光彩被雨水洗礼后更加耀眼,他心生向往,决定尝试绘画荷花。于是,他将自己积攒的私房钱用来购买胭脂铅粉等绘画材料,开始学习画荷花。“起初,他的画技并不娴熟。然而三个月后,他所画的荷花在神韵和色彩上无与伦比,只是多了一张纸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渐起,有人开始购买他的画作。几年后,他依靠出售诗画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

王冕却因得了知县而离家避难。随着黄河决堤,天下局势不安,他选择返回家乡。几年后母亲离世,临终前劝诫王冕不要涉足。“或许能光宗耀祖”,母亲说道,“但我看这些年的人,大多没有好的结局。”王冕深知其中利害,默默接受母亲的。

不久后,天下果然大乱。曾有一位吴王历经征战统一江山。他听闻王冕的才智,特地拜访并请其出山辅佐。王冕以仁义之策献给吴王,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方能长久安定。当吴王一统天下后,欲请王冕出仕为官时,王冕却连夜逃离至会稽山中。最终,王冕与邻居秦老同年辞世。

这是我首次尝试撰写此类文章,希望读者能够给予指正与支持。